李三狗也知道王巨的為難,但不救,等待那兩族的將是一個很慘忍的下場,於是搓著手。
“三狗叔,我問你,野利族現在多改了名字,不過他們不管改了什麼名字,前身還是野利族,至少現在大半人的野利族印記並沒有抹去,橫山地區有多少野利族族民?況且不止橫山,靈州那邊還有一脈龐大的野利族。你能救得過來嗎?”
“救一個……”
“救一個比不救好是吧?好,就算救了,他們過來一無所有,我那來那麼多錢資助?給得少,他們看到野金幾部的樣子,心裡會產生不平衡,沒有救好了而是救壞了。給得一樣多,讓野金那幾族人會怎麼樣想?他們得到的是他們付出的。然而其他人付出了什麼?”
“不會的,我會對他們講清楚這個道理。”
“三狗叔,你還不大明白,我再問一句,趙思順如今是什麼下場?”
“被西夏人殺了。”
這是蔡挺用的反間計。
大戰到來,大家顧不了那麼多,但戰後也在總結,也在反思,蔡挺想到趙思順,也驚得冷汗涔涔。
幸好當時防了一手,否則他們那麼多丁壯進入了大順城,外面在猛攻,裡面在謀反,那還了得?這個頭可能不開。
於是他便派人將趙思順的寨子重新修葺,而且蓋了一間漂亮的房屋,然後揚言,趙思順謀反雖有罪,但也有功,若無趙思順進言,西夏便不會分兵華池縣,葉悖麻便不會兵敗。沒有這場大敗,士氣就不會低落,也就沒有了宋朝的大順城之捷。所以望趙思順歸來。蔡挺會替他進言,加官拜爵。
戰爭停下。兩國繼續,宋朝這邊才開始重視斥候,但那邊早就重視斥候了。
訊息很快傳到李諒祚耳朵裡。
現在慘敗了,連歲賜也中斷了,並且他傷勢時常發作,痛得死去活來,一邊後悔一邊痛恨。當天在逃命時一個想法,現在回到興慶府繼續做萬人之上的皇帝又是另外一個想法。
他越想這句話越覺得有道理。如果不是此人,自己如何會分兵?不分兵就不會慘敗,至少能順利帶著大軍撤回。雖然沒有進展,但也算是耀武揚威了一回,長了西夏人的志氣。
正好那時他傷勢發作,於是一怒之下,考慮的不是當時趙思順救命之恩,而且自己即將要搭去一條性命,便命人將趙思順拖下去磔死。
也許過後他後悔了吧,但這個蔡挺便不知道了。於是蔡挺將此事廣為流傳,看,這就是投靠西夏的下場。
縱觀宋夏交惡幾十年。也就是蔡挺與種世衡兩人在外交上沒有落到下風。
“三狗叔,你於雞兒寨前動援,說我們不為大宋而戰,而是為自己家園而戰,我也喊過為家園而戰,也能理解,畢竟大宋對於大多數蕃人來說,太過遙遠了。但沒有大宋,那來的家園?不要說西夏那邊會有家園。我朝立國一百年,唐朝立國一百五十年。人口都增加了五倍。但西夏那邊立國這麼久,人口為何不能增長?不僅是戰死的。能犧牲多少人?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貧困,病死凍死餓死,因為貧困,早夭短壽,所以人口才不能增長。這還是大宋政策偏軟,否則象我這樣連續性地發起幾場會戰,那邊人口會猛烈減少。哪裡是不是美好的家園?不錯,在邊境上,我朝官員軟弱,不能給蕃人很好的保護,不過大家已經開始反省,包括陛下此次,同樣大肆獎勵撫卹了各蕃騎與蕃強人。這就是大宋,它也許看不見摸不著,可確確實實存在著,存在這片家園這片土地上。但你卻象一個護崽的老母雞那樣,將野利族一個個攏於你懷中,朝廷知道了會如何作想?”
若是以前的李三狗王巨就不會說了,但現在李三狗得到了不少賞賜,包括官職,甚至職官比王巨還高一階,階官不知高了多少級,當然那不能作數,然而就不能再抱有以前想法了。
王巨肚子裡還有一句沒有說出來,野利族不是慕容族,這才是党項真正的貴姓,李三狗這樣幹,朝廷早晚會忌憚。就是王巨也不喜歡李三狗這麼做。
慕容族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但還不慘痛,最慘痛的乃是南詔皮邏閣。
但是李三狗確實有大功的,而且是因自己請求,這才出山,儘管這種出山對李三狗本人是好事。於是王巨又改口說道:“他們的寨子在哪兒?”
李三狗精神立即來了,在地上畫了一個簡易地圖。
“你讓毛女榮訛挑選五十壯馬,立即前去白豹城下,對城頭上大喊,就說本官以前隨二叔打獵迷了路,誤入夏境,承蒙羌雄寨彌磨寨兩寨百姓盛情款待,這份恩情本官難以忘懷,因此刻意派人接他們至宋。如果城上敵寇敢阻攔,本官不介意舉兵反攻西夏,反攻白豹城,讓他們生是不能,死是不行。”
“這樣,是不是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