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十五章 夏國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五章 夏國劍 (1 / 4)

“員外,這就是那種夏國劍。”朱清將劍獻上。

朱歡拿出那把開鋒的劍試了試鋒利,古怪地問:“一個小寨子,如何能鑄出這種利劍?”

“員外,似乎他們用了百疊法,另外還用石炭烘烤了很長時間,具體工藝我不便問。”

古代鍛打利器最有名的便是百鍊鋼與百疊鋼。

百鍊鋼就是將鐵放在石炭或木炭上燒紅,然後鍛打再淬火,再燒紅鍛打,反覆一百次。百疊鋼更復雜了,不但要燒紅鍛打,並且加了一道對疊工藝。

實際工藝十分地複雜,不過原理很簡單,那就是碳化鋼。

據傳唐朝陌刀便是用了百疊鋼技術,因為有一個對疊的過程,碳化會更均勻,若真的做到一百次疊鍛,那是可怕的疊面,二的一百次方。

但王巨不認為唐朝陌刀真的做到百疊,且不說可怕的人工,就說成本吧,雖然高溫下鐵與碳產生化學反應,但在高溫過程還有一個氧化反應,所以鍛打一次鐵便會減少一次,若是做到一百次疊煉,一百斤恐怕剩不下一斤鐵。古代的鐵很貴的,在宋朝市面上普通的一斤生鐵相當於三十文左右,以唐朝財力,能吃得消嗎?

因此明朝出現了炒鋼與灌鋼,實際就是一種簡易的碳化鋼過程。

王巨沒有用這兩種方法,成本太高,工藝也複雜,非是王家寨能支援起來的。

他選擇了歐洲工業化初期的鍊鋼技術,先將提刀拆成片,與石炭放在一起完全密封加熱,減少氧化,提高涔碳過程。

無比粗躁的工藝,但勝在簡便。

加熱若干天后,再將這些鐵取出來,反覆疊打,百鍊鋼作用一是涔碳,二就是能排除雜質,因為鍛打次數多,可細化晶粒,均勻成分。

但不會真的去百疊,疊了十幾次。寨中有鐵匠,元黑子,不過元黑子的手藝疊鍛仍然很困難。

反正是一個試驗物吧,包括他的簡易碳鋼也需要改進的。

於是便出現了眼前的產物。

效果還不錯,朱歡繼續凝視著這把劍問:“他這個工藝從哪兒聽來的?”

“員外,我問過,他說了乃是在保安軍城中,無意中聽到一名西夏商賈透露的,可能以為他小,沒想到被他記住。但當時他也沒有注意,一是小,二是閱歷差,黑岙嶺一戰處理後繼時,他才想起來,便嘗試了一下。”

“劍全部在這兒?”

“沒有,我只帶來了十把劍,應當還能打出十把劍。”

“也就是四十來把提刀就能變成二十把劍?”

“不錯。”

“損耗怎麼這麼少?”朱歡不由踱來踱去,忽然又笑道:“還真是一個多疑的少年啊。”

打出劍僅是一部分,還要製造劍柄,劍鞘,以及裝飾的劍囊或劍盒。這涉及到皮革工藝,鑲嵌工藝,木工藝,漆工藝,以及冶煉工藝,遠不是王家寨能辦到的。而且劍做出來,還得有銷售渠道,那怕是一把真正的夏國劍,在王家寨百姓手中能賣出高價嗎?

不過王家寨也不是完全處於劣勢,歸根倒底手中得有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