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有名的金陵十二釵之一薛九在金陵城破後流落到江北,數十年後,一日於洛陽坊趙春家,賣唱嵇康,坐人皆泣,趙春舉酒請舞,薛九說老矣,腰腕生硬,無復舊態,乃強起小舞,曲終而罷。
這樣的女子色技相貌豈不遠勝過白居易《琵琶行》裡的那個女子?這樣的下場,豈不是比那個女子更可憐?
諸學子未注意他,一起叫好。
侍兒拿出筆墨紙硯,傳發下去。
王巨還在繼續勸:“我看那趙四娘子真的不錯,長相秀氣,對你也百依百順,看穿著,她也是來自大戶人家,與你家門當對戶。”
“你不懂,白雲道長說她命中是我的剋星,她有一個從叔乃是保捷軍指揮使,我家又不敢悔親。”朱儁鬱悶地說。
“生辰不對,當初你們怎麼定下草帖子的?”
宋朝議婚一般三步走,草帖問卜,回定帖,相親。第一步兩家互送草帖,寫下三代姓名家產以及自己的生辰八字,然後讓算卜先生看兩人生辰合不合,合再下細帖子,列出嫁妝與彩禮,若滿意進入下一步,男女相會,若是滿意男子將一根金釵插在女子冠髻上,若不滿意,給一些綵緞壓驚。相親結束後再行定娉之禮。這樣雙方就確定婚姻關係了。後面還有許多步驟,不過要等到成親前再一一完成。
現在兩人名份定下來,至少到了定娉禮這一步。更不用說草帖問卜了。
“原來我家也請了一個和尚,後來這個和尚因為進香婦人被官府抓起來,黠字流配,母親大人不大放心,便請了白雲道長再次問卜,果然問出來問題。”
“屁的……”問題王巨未說出來,難怪朱儁對那個少女如此冷淡。實際在王巨心中,若是朱儁這個書呆子氣不改的話,未必能配得上那個小姑娘。
但這就是時代的侷限。
大家真信啊,下到黎民百姓,上到皇帝士大夫,有幾人不信鬼神?
他眼睛珠轉了轉,復問:“若是你們兩家聯親,會帶來什麼影響?”
“什麼影響?”
得,算是白問了,於是王巨換了一種問法:“趙家是不是很有錢有勢?”
“算是吧,”朱儁更鬱悶了,不然自家早就悔婚了。
“那麼是不是有人不想你們兩個聯親?”
“為何?”
又算是白問了。
“這樣吧,你讓你家裡的人從京兆府,或者其他地方花一點錢,請一個更高明的大和尚或者道長,但務必是外地的人,離延州越遠越好,拿著你們兩者的草帖子,請這位和尚或道士問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咦,朱二郎,你不寫小令嗎?”侍兒奇怪地看著朱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