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野利遇乞手下重將,為何不投奔朝廷,換取一官半職,而隱居在我們這個小寨子?”
“大牛,你還小啊,聽說過山遇兄弟的遭遇嗎?”
王巨無言以對。
山遇兄弟指山遇惟亮,山遇惟永,山遇惟序,乃是李元昊的叔父,自李繼遷後,漢姓還是李,羌姓卻不是拓跋了,有嵬名,有山遇等等,但也屬於皇姓。
李元昊想入侵宋朝,當時西夏有許多親宋派大臣,包括山遇兄弟,他們竭力反對,李元昊便動了殺機。山遇惟亮便想投奔宋朝,先是寫信給金明寨李士彬,準備率兵扼守黃河渡,阻擋元昊部下,將部落內屬一起遷徙到宋朝,不知什麼原因,未等到李士彬的回信,那邊元昊卻準備下手了。只好倉促逃跑,其母甚至怕連累他們逃跑速度,置於室中,焚火自盡。
這是第一錯,否則安排妥當,宋朝將迎來數千山遇部族百姓與兵士,其中還有許多是西夏的皇族,不用打仗,只要派他們於戰場上喊喊話,也有許多夏兵心亂了。
山遇惟亮倉皇帶著名馬珍寶逃到保安軍,知軍朱吉通報延州知州郭勸,這也不錯的,那時山遇兄弟手掌西夏軍政,對西夏虛實瞭如指掌,得到了山遇無疑等於得到了十萬精兵。可郭勸反而為了兩國交好,將山遇他們抓起來交給李元昊,山遇兄弟號哭稱冤,郭勸不聽,讓監押韓周送於邊境,讓李元昊活活箭殺。
自此以後,罕有西夏重臣投奔宋朝,直到今年夏天……
儘管宋朝也意識到郭勸做錯了,包括趙禎都在反思,但自此以後誰會相信宋朝呢?
“大牛,不是我沒有歸屬感,中國地大物博,百姓勤勞,人多了就容易出人傑,不是沒有人才,就象你,若是換在其他朝代,說不定就成了一名重將,但為什麼要拼命讀書。若是繼續這樣下去,縱然再多人才,早晚中國必得被夏遼消滅。大王曾經評價過宋朝,畸形的國家,不然大夏何以敢立國!”
王巨大半天才憋出一句:“那你為何不投奔遼國?”
“往哪兒逃,過一天算一天吧,不過小子,你可不要洩露出去啊。”
“你武藝如何?善長什麼,箭,還是刀劍槍棒?”
“問這個幹嘛?”
“寨子裡的人見識短,沒有好身手,不能服眾。”
“你二叔如何?”
“他不錯啊,有力氣,箭術好。”
“我見到過,不過若放在戰場上,我五合之內,必斬你二叔。若是我騎在馬上,我一合就斬掉你二叔。”
羌人說話就直來直去,王巨卻咽得不輕。
半天后他才說道:“那麼也行,我對族長說一下。你再與寨中丁壯比較一下,讓他們心服……對了,當初野利部下就你一家逃出來了嗎?”
“不止我一家,還有一些人。”
“他們呢?”
李三狗搖了搖頭。即便透露了真相,他也未說他的真正姓名,想來肯定不是三狗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