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五十四章 插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四章 插釵 (1 / 3)

古代有細鹽的,將鹽磨成碎末,那就是所謂的細鹽,但肯定不是精鹽。實際無論是煮鹽,或者是湖鹽,井鹽,它們都屬於粗鹽。

甚至許多鹽中含有一些有毒物質。

另外有些鹽當中含有鉀鹽與鎂鹽,這些鹽味便苦,含有的礦物質不同,味道也不同,所以說青鹽味美,正是這個原因。

王巨教授的方法十分簡單,就是將粗鹽重新融化,加入鹼面,除去過量的氯化鈣和氯化鎂,多層紗布反覆過濾,濾去微量泥沙與沉澱物,然後蒸發結晶,便是所謂的精鹽。

當然,這個方法還不標準,首先現在鹼面不是純碳酸鈉,即便是純淨的碳酸鈉,後面還要加氫氧化鋇沉澱掉硫酸根和殘留的鎂離子,最後加稀鹽酸調節成中性,才是接近標準的精鹽。

或者滴加氯化鈉除去硫酸根離子,再滴加氫氧化鋇除去鎂離子,再加碳酸鈉除去過量的氯化鋇,滴加稀鹽酸中和,然後過濾蒸發結晶。

但以現在的條件,怎可能辦到?

只能用這個簡易粗糙的辦法改良鹽的質量,大不了多反覆溶解過濾蒸發幾次。可能還有更好的辦法,但王巨真的不知道了。

也不是幾貫錢,為了將它最終搗鼓出來,並且得到最佳的方案,朱家花了五十多貫成本。

朱歡用手指頭醮了一點鹽末放在嘴中:“好鹽,味美。”

究竟什麼樣為味美?口味清淡的能讓廣東菜某些特色菜餚嚇得面如土色,而廣東人又會對安徽菜的醬油紅燒迴避三尺,江浙人會視四川菜的麻辣如同天火,四川人又會對江浙中的濃糖嘔吐不止……

實際粗鹽應當比細鹽鹹味更重,更能刺激味蕾。

可它細啊,象末一樣,沾嘴即融,並且經過反覆過濾,雖還是以煮鹽為主,但經過反覆過濾蒸發,賣相變得極其好看。

雪白的,就象雪一樣乾淨可愛。

成本有點高,不過值得了,朱清定定地著這可愛的末鹽問:“它一斤得值多少錢哪。”

天知道。

“切記,不可將方子洩露。”

實際就是成本高,製作方法不是很困難,一些比例,也可以模索出來。物以稀為貴,一旦洩露出去,也就不值錢了

朱歡看著這堆鹽在沉思。

宋朝開始出現奢侈物,不僅是珠玉之類,日用品也有奢侈物,如到樊樓吃一頓飯,少則幾百兩銀子,多則上千兩。如夏國劍與上等西夏弩,同樣以百貫計算。

“這種鹽能售多少錢一斤?”

顯然它又是一個巨大的財富,朱歡想了許久,忽然站起來,帶著一些細鹽直奔李家。

“李員外,你看。”朱歡開啟鹽包。

“這是什麼物事?”李妃兒父親都沒有看出來它是鹽。

“嚐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