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你的舅母。”李員外沉聲說道。
李貞李萬元李妃兒只好恭恭敬敬地喊了一聲舅母。
但他們很奇怪,李夫氏秦氏孃家有些遠,乃是華州人,以前因為做私貨生意,秦氏父親與李員外的父親結識,關係不錯,然後結成兒女親家。
古代嘛,婚姻大多數如此。甚至連王巨都不大排斥。
不過雖離得遠,兩家因為私貨依然經常走動。秦家那邊幾個長輩李家兄妹都認識的,哪裡來的一個舅母?
“外甥女長得好俏,”呂氏眼睛亮了起來。
“嫂子誇獎了,你們下去吧。”李員外說道。
這個親戚來得古怪,她也能算是秦家的媳婦吧,但其夫君乃是自己妻子遠房遠房遠房的兄弟。都不知道從那一代敘起了,況且這是大過年的。
只是這個八輩子都打不到一起的舅兄如今成了湖城知縣,李員外不得不打起精神應付。
“嫂子,這次來有何貴幹?”李員外直接問。
“我這次來乃是為了一些私請。”
“都是親戚,何來私請一說。”
“那我就說了,我有一個侄子,很不爭氣,聽說延州有一種玉鹽,能不能讓他參入進去?”
“這個……它不是我一人的產業,我也不敢做主啊。”李員外終於會意了。實際去年一年也吸納了許多關中或其他地區的大戶人家進去做為契股。
這是無奈的事,在延州他們是地頭蛇,會起到一些作用。但出了延州,他們這條蛇就鬥不過那些坐地龍了。那怕有官府支援。
於是二十幾家聚集,商議了一個辦法,有選擇地吸納一些外地有影響的豪戶,而且它的契股形式比較簡單,每次到京城買了鹽鈔回來,用鹽鈔換回解鹽加工,細鹽賣完了就可以做為一個新的開始,不會因為財務分割產生糾紛。
況且它技術並不複雜,儘管後面在不斷地改進研發,估計都不會很長遠。
但也有選擇的。
不僅這個大戶要有影響有勢力,對他們產生支援作用,在當地口碑必須要好,否則私心過重,內部就會產生了糾紛。
正是這條策略,如今細鹽銷售範圍南達巴蜀,東達幷州,甚至到了京城,幅射範圍幾乎有三百多萬戶。其實就是王巨所說的瘋狂搶佔市場,在所謂的玉鹽未氾濫成災之前獲得最大的利益。
秦知縣乃是湖城知縣,乃是潼關要道上的知縣,能加入也不錯的,可關健不是秦知縣本人,乃是呂氏孃家的孩子,李員外連秦知縣都不瞭解,就不要說是這個孩子了。
“聽說你在裡面是一個大契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