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六十八章 悲催的馬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八章 悲催的馬政 (1 / 3)

這個不能說。

所以王巨只是含糊地說了一個大勢。

“你拜了張載為師,應當聽到薛轉運使主持馬政的事吧?”程勘微微嘆了一口氣,當初自己就警告過張載,然而張載乃是老實人啦,哪裡玩過這小子的心眼,居然不久就將他當成了寶貝。

王巨點點頭。

“歐陽公意欲於嵐石二州設馬監,可馬也有土性,不能將西蕃馬放於河東飼養,因此本官想置買馬社,於西夏那邊買馬,同時河東也置買馬社,從契丹那邊買馬,二州馬監便能有馬養了。”

這段歷史王巨也知道一些。

範祥死了,薛向頂替範祥擔任陝西轉運使,這是一個很會理財的官員,理財能力在宋朝能排到前十位。

陝西轉運,一是軍費,二就是鹽,還有一條,那就是馬。

宋朝於河東河北以及開封與陝西設定了許多牧監,就是專門養馬的場所,陝西最大牧監就在渭水與北洛水之間的沙苑,華州北部的同州地區。面積不小,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這裡曾經是漢唐重要的養馬場所。

想法不錯,但時與勢不同了,就象大非川,還是沼澤密佈的優良牧地嗎?昔日的良牧場所,如今已成了池涸沙徒、旱澇頻繁的環境惡化之地。

而且宋朝缺馬,於是馬來源地烏七八糟,有四川馬,西夏馬,契丹馬,吐蕃馬,回鶻馬,甚至還有大理馬,廣南馬。這些馬天南地北,全部放在沙苑能養好嗎?

官吏或貪墨或不作為,甚至剋扣飼料,刻意將馬養死,用死馬謀利,馬肉,馬皮,馬尾巴,馬鬃毛都可以賣錢的。

大戶人家又不停地侵耕,牧監面積一天天減少。

因此薛向下去一查,整傻了眼,立即上書,沙苑養馬,佔田千頃,歲費四千萬,僅得馬駒三百。用了那麼大面積田地,得一匹馬駒子得花費一百多緡錢。

書上,朝廷震動,薛向又獻了方策,將閒田索性真正租給百姓,於其讓大戶人家侵耕,不如官府還能得到一些租子。再讓秦州商人到京城來,給其路費與本錢,然後到邊境買馬,再於渭州與德順軍置場收馬,給以解鹽交引。

其策有數利,朝廷實際付出成本不會很多,商人想謀利,必須持著解鹽交引將解鹽販到陝西各地,擴大解鹽銷路,抵衝西夏青鹽的衝擊。非是西南,朝廷不缺鹽,而是如何將鹽賣出去,因此朝廷用很少的成本便得到大量戰馬了。

其二西戎之馬收之西方,不失土性,也就是不會土水不服,造成大量戰馬死亡。其三秦渭有許多荒地,不用侵佔良田即可開拓成牧場。

這是好建議,於是趙禎下詔,以薛向專領本路監牧及買馬公事,仍相度於原州、渭州、德順軍置買馬場,其同州沙苑監並鳳翔府牧地勾當使臣群牧司舉官,並令薛向保薦以聞。

薛向又上書,本來西北有九處買馬場,不過真宗說了,雖買來蕃國馬,亦招來蕃部,以伺敵情,不可輕易。於是九大買馬場只有秦州一處,多是漢商。朝廷從他們手中得一匹馬大約花費五六十千錢,然而這些商人為了謀利,賣給官府的馬都是病患之餘,形骨低弱,格尺止及四尺二寸以下的病弱瘦小之馬,因此請朝廷准許用解鹽交引招募蕃商,以使朝廷廣得良馬。

朝廷再次准許。

所以王安石與蔡京對商人都施了狠手,確實某些時候他們乾的事太不地道。例如這馬,例如往軍糧裡摻沙石泥巴。

本來是好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