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一〇七章 盜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〇七章 盜版 (1 / 3)

“就在這裡,”朱清指著前面,對高士清說道。

這一回不是研發,而是在大規模地準備投產,不過事先就將附近幾個竹山買下來。

竹子也不能說它不值錢,竹筍,以及竹子製成的各種篾器,但物以稀為貴,物多了也就賤了。跨過浩大的長江開始,從皖南一直到福建,西南到江西南路,竹山不知凡幾。

所以雖買了幾座竹山,花的錢並不多,若非它們就在浙江邊上,花的錢會更少。

不過大規模準備投產,那準備的東西得多了,錢花得就象流水一樣。

這只是一個開始,竹子雖便宜,不過竹紙生產時間長,並且還有季節的掣肘,必須得在春天購買大量竹子,然後生產,可能到夏天過後,秋天來臨,竹紙才能送到各個城市。

這又有一個龐大的資金積壓過程。

高士清看了看:“這會花很多錢。”

“那是,比那個玉鹽成本高得多。”

“那為什麼……”高士清不明白了,他本來是想在玉鹽裡摻上一腿的,卻被延州這幾個商戶不明不白拉到杭州來。

拉就到拉吧,但這個條件太優越了,自己一文錢不用出,平白無故地得到四分之一的純收益。要知道里面契股最多的乃是朱家,不過百分之九,還有幾個是百分之八,餘下的都有百分之四五的。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朱清將春天發生的故事說了一遍。

高士清會意了。

這個錢掙得會比鹽更乾淨,可能不及其利潤豐厚吧,但會更長遠。

不過自己真將這個錢拿了,還會有些燙手的。

然而他看著幾張新紙,又不得不心動。

其實朱清開誠佈公說得再清楚不過,好處巨大,但不是插手經營與生產,實際就是尋找一個庇護的,甚至未來他們都能打著高家的牌子。

可是誠意太足,契股太多,這天下間能夠對這個作坊庇護的人也不是他高家一家,猶豫了數天過後,他終於同意。

一行人去了杭州府,也是一個新知府,剛剛調來,王琪。

在宋朝官員中,這是一個很低調的人,而且名聲也不大響。

看了契約,他感到十分奇怪。

不過他立即想到一件事,那就是這個作坊若出來,真的一年能生產幾萬貫,甚至十幾萬二十幾貫新紙,杭州也會得到很多商稅的,因此沒有多想便同意了。

主要這時代官員經濟思想還不大成熟,豈止是徵稅那麼簡單,一旦它正式投產,僅是工人就得要僱傭幾百人,而且一年要買幾萬貫的嫩竹,這得要養活多少人?

這才是真正的經濟,可惜很少有人懂,王安石也不懂,蘇東坡現在更不懂。

但蘇東坡急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