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九十六章 放榜(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六章 放榜(上) (1 / 3)

“大哥,我要進州學。”王儲說道。

每一屆科舉都會轟動宋朝全國上下,上到皇宮兩府,下到黎民百姓,所有人目光都被科舉吸引了。以至趙佶的三子趙楷與後來的康熙皇帝都隱名瞞姓,偷偷地參加科舉,據說成績還不錯,一個是狀元,一個是探花。

人是有盲從心理的。

正是這份熱鬧,許多人義無反顧地投入讀書大軍。

看來老三也心動了,嫌私塾教育水平跟不上,才想進州學。

“三弟,我問你,讀書為了什麼?”

“象大哥一樣名列榜上,光宗耀祖。”

象我?你知道我前世讀了多少書?但怎麼辦呢,得慢慢開導。

“三弟,你知道每次秋闈有多少學子參加嗎?”

“不知道。”

“據說這幾屆參加的學子多達四十多萬人,但舉子名額能有多少?然後到省試殿試,你知道有多少舉子參加?”

“不知道?”

“這幾屆平均參加的舉子多達兩萬多人。”

不是每屆秋闈都能放出兩萬多舉子,那只有幾千人,關健還有更多老舉子進京參加科舉。如非交通落後,許多偏遠地區的舉子估計自己沒有多大希望,人數還會更多。

“這麼多人?”

“是啊,可又有多少人唱名於東華門?要知道參加的都是舉子,濫竽充數的學子很少了,三分之二都有些學問的。不然我為何說科闈基本能中,但省試與殿試未必能中。”

“可是……”

“我知道你疑惑,你能中我肯定開心,死去的父親在九泉之下,看到一門兩進士,相信也會笑開顏的。”

“大哥,”王儲忽然抱著王巨大哭。

小時候不懂,現在漸漸懂事,才知道當初大哥為了養活自己兄妹三人,那是多麼的艱難。

“別,我們還是來說你進州學的事。讀書能唱名東華門,那是最好不過。可不能唱名呢?那些不能唱名的人就不應當讀書了嗎?還是要讀書的,只有讀書,才能開啟更多的智慧,才會使自己學到更多的學問,使自己生活改善,不受人欺負。因此一本論語中,講治國的實際並不多,而是多講如何做人,用四個字概括,學以致用!”

“所以我平時讓你們做一些事,就是讓你們不能忘記根本。或者說一些道理,讓你們知道這人間的人情溫暖寒涼。如果一味地為了功名而讀書,不僅失去了其根本,說不定還會讀成朱二郎那樣。雖然他隨我變得稍好一些,可仍然不足,以後還要吃上幾次大虧,才能繼承家業。”

“大哥,我明白了,讀書時要苦讀,但心態要好,如何做事,如何與人相處也重要。”

“不錯,這才是我三弟。”王巨高興地拍著他腦袋,畢竟才十一歲,說出這句話,十分不容易。

其實這就是宋真宗害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若是高中進士,那什麼都有了,美人,毫宅。但沒有中呢?

無論教育或者讀書,真正的用意乃是開啟民智,智慧產生創造力,國家與民族才能進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