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鼎丞年輕時的經歷和鄭秉均挺像的,也是自幼愛學醫,家裡是京城開藥店有基礎的,長大後考進了太醫院,派了個好老師,而且張鼎丞的老師看他比自家兒子還有潛力,就把女兒許配給他,推薦他也做了太醫。
張鼎丞的醫術的確不差,他在太醫院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從恩糧生熬到了御醫,其中是有他岳丈的提拔,但主要是靠他小心謹慎不敢摻和宮中是非。
十五年前,簡郡王從三歲到四歲那兩年,是宮裡最多事的時期,更是所有太醫戰戰兢兢朝不保夕的艱難時期,先是前太子突然夭折,然後皇后孃家邢氏一族奉皇帝和太后的命令進宮調查前太子的死因,太醫院當然是調查的重中之重。
邢氏一族沒能查出前太子是被害的,卻查出不少宮裡別的亂七八糟的事,倒是也處理掉一些不守本分的太醫。
可接著皇后也病倒,又沒了,負責醫治皇后的那批太醫全被永安帝遷怒,趕出太醫院,下旨說永不錄用。
兩次影響太醫院的風波,張鼎丞都巧合的置身事外,可等太后也病了,因為太醫院人員減少,他不得不負責太后的治療時,他就明白自己躲不過去了。
太后年紀大了,還當過高齡產婦,這回孫子和兒媳婦相繼過世,對她的打擊很大,脈象中隱隱有了油盡燈枯之預兆。
張鼎丞和同事不敢向永安帝隱瞞,可永安帝才沒了最心愛的嫡長子,再沒了結髮之妻,如今他親孃又這樣,誰能受得了,皇帝一怒之下說,要治不好太后,就讓太醫陪葬!
幹了太醫這一行,就早該想到會有這麼一天,張鼎丞沒辦法,只能小心翼翼的儘量為太后延緩病情,他還真見了效,太后精神了一些,永安帝那幾天臉上難得帶了點笑。
然後又一天,太后不是精神了嗎?她就把最喜歡的外孫子簡郡王,和她孃家弟弟的嫡孫女,已經許給簡郡王的一個小姑娘都召進了宮裡,陪她說話,看著兩個孩子玩。
太后身體不好,身邊得時刻有太醫守著的,那天正好是張鼎丞輪值,張鼎丞是不會反對有孩子過來的,簡郡王和那個小姑娘才四歲,正是很可愛的年紀,童言童語的讓長輩看著就舒心,對太后身體有好處。
兩個孩子才逗得太后笑容滿面,另一人卻過來了,那是永安帝最近的寵妃金嬪,金嬪也是太后孃家的親戚,是太后妹妹婆家的姑娘,估計是仗著這點,金嬪在宮裡沒誰敢得罪,而且她已經懷孕八個月了。
挺著八個月的大肚子還來向太后請安,太后一開始是挺高興的,可大概是看著太后特別慈愛,金嬪膽子就大了,她試探著先說陳貴妃的種種不好,說自皇后沒了,陳貴妃越發的目中無人。
宮裡的事,太醫們就算聽到了,也是裝聾作啞當自己什麼也沒聽到,而且太后不喜歡陳貴妃是大家都清楚的,一個從來就不喜的人,太后是不會為她生氣傷身的。
張鼎丞懂明哲保身,可金嬪卻是心越發大的,她見說陳貴妃的種種不好,太后對她說不要怕,還以為太后是向著她,要為她撐腰的,居然得寸進尺說起前太子和皇后的不是,意思是讓太后跟永安帝說,立金嬪為皇后,金嬪肚子那個為太子。
金嬪知道永安帝孝順常過來看太后的,可她不知道永安帝怕驚著睡不好的太后,是不讓宮人通報的,結果她背後說人壞話,正好讓進來的永安帝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