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還能旁觀慶皇的動向,兩全其美。
禮承澤略作沉吟,終究看向蘇渝,問道:“先生,太子也渴望拜入您的門下。”
“他對您極為欽佩。”
“但他被困於深宮,無法脫身。”
“先生可有解決之道?”
禮承澤並未忘卻他曾與太子提及的計劃——一同逃離禁錮,共同進入書院。
然而,這只是他的承諾,而非蘇渝的責任。
因此,他不過是懷著試探的心態詢問。
蘇渝展顏一笑,搖頭道:“承澤,你須明白,我並非救世主。”
“這世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
“外人能夠介入的空間有限。”
事實上,禮承澤能夠拜師,源於他邁出的那一步。
是他主動選擇了另一條人生道路。
蘇渝所做的,不過是履行承諾,收他為徒。
而此舉也是因為蘇渝本身希望從中獲利,順便幫助了禮承澤罷了。
蘇渝從未標榜自己是樂善好施之人,他只求修道成仙。
倘若在這一過程中能順便助人,也屬意外之喜,僅此而已。
蘇渝深知,太子若始終缺乏勇氣,不敢為自己爭取自由,即使離開深宮,依舊難逃束縛。
這種狀況,旁人難以插手。
畢竟,“自助者,天助之”。
禮承澤聽後豁然開朗,點頭應道:“嗯,承澤明白了。”
他並非愚鈍之人,明白蘇渝所言句句屬實。
若太子自身不覺醒,無論他與蘇渝如何努力,最終也只會造就一個無所作為的庸人。
因此,關鍵在於太子自己是否願意清醒過來。
上一代人的選擇,終究是他們自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