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心中暗暗道:
“這臭小子,怕不是……嫌棄藍玉妨礙他求死,所以才來彈劾藍玉的。”
“換做其他事,咱定是不能讓李暄如願的,不過此事不同,反正即便李暄不說,咱遲早也會收拾藍玉,倒不如借這次機會,把這事兒提前一一些,順便還能離間李暄與淮西武勳。
這方面,咱與李暄的想法倒是意外地一致。”
朱元璋如此想著,便順勢開口問道:
“藍玉何罪?”
李暄深吸了一口氣,唾沫橫飛道:
“其罪有三!”
“一曰僭越兵權,私蓄甲士數千,僭稱"父子",視王師為私兵,此乃謀逆之兆也!”
“二曰荼毒黎庶,霸東昌民田、掠雲南鹽引,御史按察竟遭鞭笞驅逐,實屬踐踏《大明律》綱紀!”
“三曰藐視天威,夜叩喜峰毀關而入,私納元妃致其自戕,此等悖逆行徑,較之胡惟庸只差分毫矣!”
“故臣……”
李暄本是打算說,治藍玉死罪。
畢竟歷史上藍玉的結局就是因為這些罪名被賜死。
朱元璋雖然有些不厚道。
但藍玉所犯之罪,也配得上那樣的下場。
可話到嘴邊卻猶豫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段時間,與藍玉相處的點點滴滴湧上了李暄的心頭,令其心生不忍。
不管藍玉是不是罪有應得,他堂堂涼國公,尊稱不過區區四品官的自己為“先生”,且處處都以自己馬首是瞻,他對自己的好假不得。
“而且,我畢竟答應過會救他,若是為了和他撇清關係就背信棄義,將其逼入死地,未免過於卑劣……”
於是沉默了片刻,李暄改口道:
“藍玉所犯之罪本應扒皮實草!但,然念其襄贊龍興殊勳,臣昧死懇請陛下:將其褫爵奪祿,抄沒家資,黜為編氓!”
話音落下,藍玉氣的渾身發抖,那眼神好似要將李暄一口吞掉!
而一直保持沉默的燕王朱棣大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