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來對這位毫無軍紀的解元心中不喜,心道仗著有些功夫,就可以慢公卿傲王侯,實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連鄉試放榜都沒來,他把自己當成什麼了?
年輕人有些脾氣倒是好的,但是身為將領,如此作為,怎能帶兵服眾?
然而今日這人一出現,眾多武生竟然隱隱將其拱衛在中央,像是將其視為領軍人物,這就有些稀奇了!
要知道解元雖然力壓其他人,但是和之後的會元經魁,往往差別並不大,常常還是隱隱有競爭的勢頭。
然而這解元一出現,包括亞元在內的所有人,都異常恭敬,這是為什麼?
等魯智深再一出手,俞大猷登時就睜大了眼睛。
李如松二十多歲,練槍十幾年,槍法已經登堂入室,可以說軍中能壓制住他的人,不過一手之數。
然而他每次出槍,都被魯智深主動槍尖對槍尖,點了回去。
雖然木槍的頭不如鐵槍尖銳,但是在一眨眼就是七八下來回的交鋒中,次次能找準槍尖,已經是極為恐怖的眼力和武功!
這一手槍法,沒有幾十年的經驗歷練,是使不出來的!
不可能,他才多大?
馮唐見俞大猷震驚,臉上露出一副計謀得逞的樣子。
他身為主考官,自然知道魯智深的那遠超同儕的成績。
他得意道:“怎麼樣,老俞,這個解元不一般吧?”
終於兩槍在交擊了幾百下後,李如鬆手中的木槍寸寸斷裂。
這是兩人發力不同,魯智深每次都是以最直的方向發力,將對手來勢挑歪,讓李如松槍桿承受額外的力道。
幾百次積累下來,李如松的槍桿自然是先斷了。
李如松退後幾步,施禮道:“我輸了。”
他知道,魯智深手下留情了。
但這次交手,卻對他大有裨益,所以他倒也不見得如何失意。
何況他本身最擅長的,是帶兵之道,槍術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魯智深也回禮道:“承讓,你只是缺個旗鼓相當的對手。”
魯智深心中暗道僥倖。
李如松的槍法其實很高,但能被自己如此壓制,是因為他沒有高手對練,所以槍法還沒大成。
更重要的是,一直有人和魯智深對練,不斷錘鍊著他的槍法,兩世積累,不然也不至於贏得如此輕鬆。
前世的時候是林沖,此世是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