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祖得知對方動向,又派出探子偵查確定後,北莽已經退出百里之外了。
他不禁患得患失起來。
平心而論,雖然這次他前面送掉了上千士兵,但也不是很大的問題,後面這幾個月的守城成果,已經完全可以抵消初戰失利的罪責,甚至要按戰功,他有不小几率升官。
但這要看最後的戰事結果。
如果平陽能安全守住,他升官的機率就會大上很多。
但如果最後陰溝翻船,那之前的一切成果都會不復存在。
他實在是想不明白北莽的動向,要想找李如松等人問問,又拉不下臉。
最後他還是決定固守。
李如松卻是憂心忡忡,他和魯智深一起上了城牆,見軍士都有疲憊之色,說道:“去年北莽打洛陽,最後虛晃一槍去了江南道。”
“這次又繞過平陽,去打江南道。”
“我有些拿不準,他們為什麼執著於那邊。”
“要知道,北莽動用數萬兵馬,靡費銀子糧草,也是個驚人的數字。”
“打不下堅城,勝了一仗,便又如何?”
魯智深眯縫起眼睛:“我曾經和幾個人談過這個問題。”
“北莽很可能是想學白起。”
李如松聽了,細細一想,點頭贊同:“你這麼一說,還真有道理!”
秦國統六國時,白起不在乎一城一地的的得失,而是以圍殺敵人有生力量有目的。
他領兵的大戰,最後都會演變成殲滅戰,四十萬趙軍被殺就是其中典範。
他的一生,重創了六國的有生力量,為秦國一統天下打下了基礎。
李如松越法覺得魯智深的猜測靠譜,北莽作戰,一方面將沿途青壯全部擄掠回去,一方面對每戰大離兵士也是毫不手軟,每戰幾乎不留活口。
這擺明就是要消耗大離根本。
而且去年北莽雖然沒有打下洛陽,但是之後轉向東南,聯合倭寇偷襲戚繼光和馮唐,佔了個大便宜,大離在這種放血戰術下,疲於應付,很是吃力。
想到這裡,李如松突然失聲道:“不太妙!”
還有一支力量,倭寇!
對方自從和北莽聯手後,已經一年都沒有訊息,此時未必不出來攪局!
看來沿海又麻煩了!
果然,又過了半月,大離軍部傳來軍情,沿海開戰了!
倭寇和先前的北莽部隊,又開始聯手在在江南道劫掠屠殺。
更為麻煩的是,河中府到平陽的糧道,並未因為先前那支北莽部隊的離去而恢復,而是被掀起先前撤走的宇文策率人再次截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