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所賜的桂冠是地仙比賽的獎品,黃帝所賜則是給人仙準備的,同為桂冠,青帝那頂是青帝親手所種的大椿樹的花枝所做,黃帝的也是他親手所種的柏樹的青枝所做,一個是花,一個是葉,正是繁盛之意,也是二帝對丹道的賜福。
後面雖然還有幾位丹道前賢,但並沒有賜福的儀式,在黃帝以後便相繼散去,廣元真君宣佈祭拜完畢,開始表演歌舞。
這也是祭祖的儀式之一,無論是舞蹈還是樂曲,都是祭祀祖師的禮樂,其中就有蘇沐陽他們前幾天看姜小山排練的那個。
首先是氣勢宏偉的編鐘,只見數十人在場間敲響編鐘,編排出神秘古老的鐘樂,編鐘有三種,一種是玉質,一種是銅質,還有一種是鐵質,三種音質各不相同,但在演奏的人手裡,三種聲音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
隨著編鐘的聲音響著,跳舞的人也來到中央,身形曼妙的少女穿著祭祀神靈所用的禮服,光著腳站在一面巨大的皮鼓上,隨著她的每一個腳步落下,都有鼓聲響起,而一旁的鐘聲也恰到好處與鼓聲相和。
少女的舞姿十分靈動,像是古時的巫女在祭祀神靈,隨著她在鼓面上舞動,又有好幾位巫女走了上來,口中吟唱著祭祀的神曲。
半晌巫女們退去,絲竹之聲從四面八方響起,但場間的鐘鼓之聲依然沒有停歇,一個少年吹著玉笛飛來,另一邊又有人彈著古琴飛入場間。
兩人合奏,旁邊的編鐘和鼓聲小了些,只用來襯托這絲竹之樂。
這就是那日蘇沐陽看過的排練的內容,只不過那日只有絲竹之聲,編鐘和鼓在別的地方,如今合到一起,給人的又是另一種感覺。
隨著少男少女們從天邊飛來,場間霓裳舞動,各色花瓣飛舞,一粒粒丹藥被拋灑而出,落到周圍的觀眾手裡。
姜小山表演完以後又有劍舞,盛大的表演直到黃昏時候才結束,待眾人謝幕,廣元真君重新來到廣場中央,祭出一口大鼎。
山中有黃鐘大呂響起,廣元真君聞聲將鼎蓋開啟,又有百草谷弟子提著布袋飛來,將一袋袋去殼的靈谷倒入其中,廣元真君又施法引來天雨灌進鼎中。
此時黃昏太陽將要落下,廣元真君伸手接引最後一縷曦光,鼎下靈柴熊熊燃燒,不到片刻一鼎米飯煮好,廣元真君施法將鼎舉起,一碗碗米飯飛到眾人手中。
這是鐘鳴鼎食之禮,丹道將最基本的煮飯看做是最初的煉丹,事實上也是如此,神農時代之前還沒有米飯這種食物,先民很少掌握種植的技術,食物都是打獵而來,獵物少時便有捱餓的危險,遠沒有種植糧食穩定。
神農在饑荒之時找到先天五色谷,解決了饑荒之災,這才有了種植的糧食,而鼎這種祭祀的禮器也才開始被用來煮制食物,以往的食物都是用木頭將動物的肉串起來烤熟的。
後來神農發明煉丹,也是從煮飯得到的靈感,將靈藥放入鼎中,以類似煮飯的手法煉丹,後來將鼎改良成煉丹爐,便是如今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