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闕玉書直接飛入腦海,《太玄經》翻開,在中間將這頁插入,至此這篇天地所傳的經書便算完整,蘇沐陽翻到那一頁,果然是講陰陽之理的文章。
篇名《造化玄黃》,蘇沐陽看見這四個字心頭一顫,緊接著就興奮起來,這一篇講的是開天闢地之時的造化之道。
天地原本只是一團混在一起的玄黃之氣,隨著二氣分離,玄氣較輕便往上飛去,化作無數清氣,黃氣較重,便化作濁氣往下沉,構成了最開始的天地,形成了世界壁障,或者說天地胎膜。
此時先天玄黃氣還有大部分留存,但天地已經構成,便有了最初的天地運動,玄黃氣在這種運動下開始變化,玄氣是至輕之物,黃氣是至重之物,兩者只有合在一起作為玄黃氣存在才沒有重量,不會往上飛或者往下沉,而是漂浮在天地間。
除此之外,玄黃氣最主要的一個屬性就是可以隨意變化成別的元氣,按元氣道的觀點,玄黃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太初紫氣,畢竟元氣道定義的太初紫氣是能夠組成所有元氣的元氣,蘇沐陽修煉的太初紫氣基本上符合這個定義,但他的紫氣不能演化出玄黃氣。
元氣道構築元氣的方法是用低階的元氣透過結構和數量的組合組成高階的元氣,又或是將高階的元氣拆分成低階的元氣,各種元氣之間本質上只有太初紫氣數量和結構的區別。
但玄黃氣不是構築,不是演化,是直接變化,想變成哪種元氣它就是哪種元氣,因此這種元氣才會被稱為萬物母氣。
世間萬物都是由玄黃氣演化而來,但這種元氣變成別的元氣以後便不能再變回來,這才形成了如今的世界。
《造化玄黃》篇講的就是玄黃氣演化各種元氣的過程,與其他篇章一樣,最後也有一種道術,名為《混元一氣》,是接連《靈虛紫府圖》的法術,修煉以後紫府道宮便可接引來天地間的先天陰陽二氣,甚至能引來殘存的玄黃氣,這種元氣沒有先天后天之分,就是先天元氣,以這種元氣為本,基本上可以造化出世間所有的東西。
唯一的問題就是天地開闢以後玄黃氣殘存不多,用一點就少一點。
也正是因為如此,《太玄經》才專門將一種基礎元氣定義為太初紫氣來修煉,這種元氣可以演化成除了玄黃氣以外的所有元氣,理論上也可以造化萬物,但比直接用玄黃氣變要困難許多。
天地分陰陽,最初的陰陽便是玄氣和黃氣,但如今已經是後天環境,玄黃二氣不可分,否則以玄氣極輕的屬性,便能直接穿破天穹,黃氣也能壓塌大地。
“但陰陽二氣仍然存在,先天陰陽二氣也有。”蘇沐陽粗略看過一遍,心裡有些疑惑,按這篇裡面說的,玄黃氣便應當是陰陽二氣的先天形態,但書中又有單獨的先天陰陽二氣,豈不是自相矛盾?
陰陽二氣是黑白二色,看起來倒與玄黃氣相似,但不同的是玄黃氣是兩縷顏色不同的氣糾纏在一起,兩者屬性互相抵消,以此在天地間穩定存在,陰陽二氣則是可以分開的。
“不知道紫府道宮通往何處,世間竟還有一處神秘空間保留著先天環境,有先天元氣留存。”蘇沐陽嘖嘖稱奇,先前還未想到這裡,只知道紫府道宮能接引先天元氣,此時想來,人生天地間,紫府也必然只能從天地間接引元氣,既然能夠接引到,那麼天地間必然有一個地方還有這種元氣,紫府道宮相當於開闢了一個通往那裡的通道。
場間三位天仙看他陷入沉思,也不著急,對他們來說,世間已經很少有事能夠讓他們著急了。
蘇沐陽醒了過來,見著三人都等著他,連忙說了抱歉,李敬雲道:“太白祖師也在你的法寶上留了東西。”
蘇沐陽一愣,方才他並沒有發現,他將清溟池翻過來看了一眼,才在池子底部發現一首詩,署名是李太白。
“當年祖師曾言,這靈池重見天日的時候,也是劫數即將到來的時候。”李敬雲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