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遷移治所的訊息就傳開了,整個吳郡上下全都知道了。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吳縣乃至周邊各縣,竟有數萬青壯前來參軍,全都想要跟隨我一起前往秣陵,然後北上攻打曹操。
奈何各部還未返回,在如今的吳縣城內,將領極度缺乏。算上我和孫權在內,也只有我麾下的五名軍司馬而已,滿打滿算只有七名將領。
於是,我只能火線提拔,暫時委任五名軍司馬作為假校尉,其他曲軍侯也都各升一級擔任假司馬。派他們和孫權一起前去挑選士卒,從中挑選出三萬人,再由原來我部眾裡的屯長、隊率擔任中層軍官,什長、伍長晉升低階軍官,再從青壯中間挑選出佼佼者來擔任什長和伍長。
假校尉、假司馬,顧名思義,就是假的,臨時的。
漢代軍制,五人為一伍,設伍長;
兩伍,十人為一什,設什長;
五什,五十人為一隊,設隊率;
兩隊,一百人為一屯,設屯長;
五屯,五百人為一曲,設曲軍侯;
兩曲,一千人為一部,設軍司馬;
五部,五千人為一軍,設校尉。
這種制度叫做二五軍制。
校尉麾下只有一部,只有做到了將軍,才能統帥更多的兵馬。或者就是將軍賦予其他人額外的兵權,就像如今的周瑜就有權統帥江東一半的兵馬。
三萬青壯,加上五千我的本部,如今在吳縣的軍營內就有了三萬五千大軍,分別由我和孫權、五名假校尉統領。
望著如此多的軍隊,黑壓壓的一片,我不由地搖頭苦笑。
接下去幾天,我便每天都在城外軍營帶著他們進行操練,爭取在出徵前提高他們的戰鬥力。
直到有一天,朱治突然來訪,還帶著幾個人一起前來見我。
“主公!”甫一見面,朱治就向我打招呼道。
“君理!不知這幾位是?”我連忙問道。
“吳郡朱桓、朱休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