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僅僅是原本需要補償的,再加上不發錢糧,而改用田畝的補償,就得增加到六十餘萬畝!”張昭說道。
“難道咱們揚州境內沒有這麼多田地嗎?”我不禁問道。
“有倒是有,但這一次光光廬江籍的將士,陣亡就多達三萬兩千餘人,需要補償近二十餘萬畝田地。廬江可沒有這麼多閒田啊!就算有,那再考慮到以後呢?”張昭說道。
“額…就不能組織百姓們開荒嗎?”我問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主公有所不知,百姓都有田種,但田地和收成,都是需要百姓辛苦勞作才可以獲取的。所以平日裡,百姓更願意官府給予錢糧補償。而百姓們平日裡也會進行開荒,而補償的田地多是良田,所以哪有那麼多的良田呢?倘若補償幾塊荒地,百姓又豈能接受?“張昭說道。
“額…那子布,庫房裡現在還有多少存糧?”我又接著問道。
“主公要的五十萬石,昭已經準備好了。除此以外,還有五十萬石庫存!倘若再從各郡進行調集,估計百萬石也還是有的!”張昭說道。
“就是說,還差近三百萬石咯?”
“不錯!”
“把錢糧全都分攤到各個郡縣,不知能否得到解決?”我接著問道。
“別的郡縣估計沒問題,唯獨廬江那邊,少說需要用到一百五十萬石!”張昭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把金陵的錢糧全部運到廬江,補償的錢糧全由地方發放!”我拍板道。
“哎,主公有所不知,昭之所以感到難辦,便是考慮到這會給地方上帶來財政壓力!尤其是廬江一郡,如今把金陵的糧草全部運過去,怕是也不夠啊!”張昭說道。
“只有廬江一郡存在問題嗎?”
“不錯!”
“那就向廬江各大族借糧!”
注:東漢時期全國耕地面積約7億畝,畝產糧食約2石,也就是說全國一年的糧食產量達到了14億石。而稅收的話可達3億石糧食,但這僅僅是豐年,倘若遇到個天災人禍,糧食產量便將大大降低。
而揚州豐年的糧食稅收約為2千萬石,平攤到每個郡約為200萬石。看著挺多,但還得除去官員的俸祿,和對軍隊的供給。所以,往往庫存數量都不會太多。反倒因為土地兼併,大族、豪強手裡會掌握大量的糧食。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