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由吳才率領的兩千人都是真正的騎兵,剩下的四千人則是陳慶率領的騎馬步兵。
自從我在新市城“發明”雙邊馬鐙和馬蹄鐵之後,騎兵的戰鬥力和訓練效率,都隨之提高。
細心的吳才更是發現,駑馬在打上馬蹄鐵,裝備上雙邊馬鐙之後,居然也能當作戰馬使用了!
雖然駑馬的速度、耐力都遠不如中馬,但如果只用來當坐騎使用,倒也沒有問題。
於是,陳慶所部四千步兵,就成了騎兵步兵。
六千白袍軍就成了真.全騎兵!
不僅如此,每一名將領和他們的親衛隊,所用戰馬也全部升級,統一打上了馬蹄鐵,裝上了雙邊馬鐙。
日後在小規模戰鬥中,將領們的親衛隊便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而隨著馬蹄鐵和雙邊馬鐙的普及,日後每一座城池的鐵匠鋪也將增加新的用途。
這一次出征比之從前,因為有暗衛的存在,我方在情報的掌握上已經擁有了壓倒性的優勢。
加之魯肅這個戰略家,以及我和周瑜、陸遜、陳慶,這一群戰術大師。以及對戰略、戰術的把控,所以我方在謀略上已經不懼任何一路諸侯。剩下的就只有臨陣的較量,以及軍隊戰力的比拼了。
然而這一次的對手不比以往,由曹仁、羊侃率領的三萬曹軍,本就是曹軍主力的一部分。戰鬥力不是夏侯惇、李典,亦或者蔡陽和泰山賊寇可比的。
曹軍能被稱為“天下精銳”,除了精兵強將眾多之外,他們的裝備、兵種,亦或者是慣用的戰法,都必定有其獨到之處。
而曹軍的兩名主將——曹仁、羊侃。
一個是曹操宗族第一大將,擅長防守。
一個是曹營五大猛將之一,擅長野戰、攻城。
二人的搭配,幾乎沒有破綻可言。
唯獨在謀略上,曹仁依賴蒯家兄弟。而蒯家兄弟早已在暗中被策反,曹仁、羊侃卻依舊矇在鼓裡。
如此一來,曹軍就必定會吃大虧,甚至全軍覆沒也未必沒有可能。
為了這一仗,我已經謀劃了半年,為了報復之前因為敵軍詐降而導致的慘重傷亡。
作為主謀的蒯家兄弟乃是曹仁的棋子,但作為棋子,就有反過來被我利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