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陰城。
“殺呀!”
一隊隊山越兵正張牙舞爪,手持著兵器向山陰城不斷攀登。
守城主將不是別人,正是孫靜的長子,孫瑜的哥哥——孫暠孫伯常!
孫暠已經記不清打退山越人多少次進攻了,只知道他率部退守山陰以來,已經被圍城半個月之久!
望著城下黑壓壓的山越兵,孫暠不禁感到頭皮發麻。
孫暠的五千部眾早已經摺損過半,加上山陰城內的郡兵也不過四千人,而城下的山越兵卻是數不勝數!
“殺!”
孫暠一箭射殺了一名企圖攀上城牆的山越兵,然後朝四周看了看,只見將士們都已經疲憊。最關鍵的是,守城物資已經嚴重不足,滾石檑木已經用盡,箭矢也已經不多了。
“撲哧!”
孫暠又一箭射殺了一名山越兵,然後朝不遠處的一名軍司馬喊話。
“信使離開多久了?”孫暠喊道。
“快一個月了吧!”軍司馬回答道。
“該死,左近的兵力就只有賀公苗將軍和朱義封,金陵的援軍也不知道能不能趕到!”孫暠自言自語道。
古時候攻城戰、圍城戰有很多,但是經典戰例就那麼幾個,所以說,守城難道很容易嗎?
答案並非如此。
守城方往往需要面對三種困境。
一是城內的軍心、民心。
二是糧草、物資、水源的儲備。
三才是來自軍事上的壓力。
因此,面對守城戰,守城方往往才是不利的那一方。
所謂十倍圍之,五倍攻之。
攻城方如果沒有十足準備的話,往往是不會向一座堅城發動進攻的!
換個角度來說,現在山越人進攻山陰城,只能說明他們已經有了攻下此城的信心!
事實也的確如此,圍攻山陰城的山越兵足足有五萬人之多,與城內守軍的人數比已經超過了十比一。
孫暠的壓力不可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