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興壞了,便在城外大營大擺宴席。
曹操、關羽、張飛,以及三大謀士,紛紛喝得酩酊大醉,這給了冉閔、劉琨機會。
冉閔自以為得計,便率領乞活軍前去劫營,卻不知是計,最後被關羽、張飛大敗,幸虧韓猛率軍接應,這才得以脫身。
最後一番清點,乞活軍竟然折了萬人,真是豈有此理!自與冀州開戰以來,冉閔從未吃過如此敗仗,冉閔不禁大怒,卻又無可奈何。
曹操、關羽、張飛聯軍,人數多達十六萬。
而冉閔、劉琨、韓猛加起來也不過五六萬大軍,再加上冉閔吃了大虧,便再也無力進攻鄴城,只能緩緩向趙國撤退,準備退往邯鄲。
所謂敵退我進。
冉閔大軍一退,曹操立馬派遣關羽、張飛兩大軍團壓上,準備一口氣把趙國攻下。
而曹操則在鄴城居中指揮。
河北局勢也逐漸明朗。
高歡、冉閔聯合,也等於是和幷州軍結盟了,唯獨袁譚立場不明,搖擺不定。
而自石勒大軍在黎陽之戰大敗之後,曹軍已經向幷州發動了全面攻勢。
徐晃、于禁的四萬大軍已經收復了河內郡,並在圍困壺關。等到壺關一破,這支曹軍便可橫掃幷州腹地,並直取晉陽。
張遼的一萬人已經攻下了半個河東,如今正在河東治所安邑城和沮渠蒙遜的五千匈奴騎兵對峙。只要擊破沮渠蒙遜所部,張遼所部便能攻下河東全境,再北上取西河,威脅幷州的側翼。
夏侯淵、蕭摩柯的三萬大軍也已經北上,直取河套,一路高歌猛進,橫行千里。
曹軍在北方的局勢可謂是一片大好。
反觀幷州軍,不僅分散在各處,還互不統屬,總兵力已經不足十萬,而且只能憑藉幾處要塞才能擋住曹軍的攻勢。
最關鍵的是,冉閔、劉琨的大軍已經落入了下風,若非有高歡派出的兩萬大軍支援,冉閔這邊估計就要退守井陘關,趙國、鉅鹿、安平三郡都可能落入曹軍之手。
幷州軍能否存活下來,就看高歡的同盟牢不牢靠了。
但隨著進入九月,冬季即將來臨,意味著鮮卑人又將南下。
冬季南下,是鮮卑人的傳統。
中部的拓跋部、東部的慕容部都有著五萬、十萬大軍,單單靠麴義、趙雲已經很難抗衡。
屆時,倘若麴義、趙雲不敵,高歡便只能讓韓猛退兵,然後集結一支大軍北上。只有先擊敗鮮卑人,至少讓高歡的西部和東部的防線牢不可破的時候,他才有南下爭霸的可能。
也就是說,冉閔、劉琨能否在冀州立足,取決於高歡和他們的聯盟。單靠冉閔、劉琨的區區三萬餘大軍,已經不是曹軍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