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我正帶著近二十萬大軍駐紮在安定境內,涇水之畔。
大軍在進入安定之後,僅僅只攻下了一座城池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半步。
近二十萬大軍被我一分為四,分別駐紮在城外,我本人則帶著明衛駐紮在城內。
其中,白袍軍和三萬輔兵駐紮在北;
陸遜統帥魏延、丁奉所部,帶著兩萬精銳,三萬輔兵駐紮在西;
鄧艾、鄧羌帶著兩萬精銳,三萬輔兵駐紮在南;
黃忠、孫翊帶著兩萬精銳,三萬輔兵駐紮在東。
總共七萬精銳,十二萬輔兵,十九萬兵力。
除此以外,還有數量多達三千人的工匠、醫匠分別在四座營中。
其中,工匠都是鐵匠,負責打造箭矢,修繕兵器、甲冑。
而醫匠的存在,更是保障了我軍在進入涼州之後,沒有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所謂水土不服,是指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後,由於氣候、水質、海拔等多種環境和飲食因素突然改變,身體不能立即適應,所出現的多種不適症狀,主要表現為失眠、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瀉、面板過敏瘙癢等等。
早先在西陵的時候,我方就考慮到了這一因素,因此在後勤方面,我也要求長安方面為大軍運送南方出產的大米。
飲食方面依舊和在南方的時候一樣,加上水源方面也有著良好的管理,所有將士都只喝涼開水。
再加上有醫匠定期為將士們檢查身體,因此,大軍都沒有出現任何的狀況。
而大軍之所以停留在這裡按兵不動,是有三個原因:
第一、自進入涼州以後,我方對這裡的地形並不熟悉,十分缺乏情報;
第二、如今正值盛夏時節,這樣的天氣並不適合用兵;
第三、作為聯軍主帥,我並不急於對秦軍展開攻勢。
基於這三點原因,自我軍深入安定之後,大軍便就此按兵不動,停滯不前了。
為了收集情報,打探軍情,我更是讓王強派出了一千二百名明衛。
全部作為斥候,前往各地,進行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