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血之孫吳> 第578章 二次危機(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8章 二次危機(下) (1 / 3)

在大漢的各個州郡,歷來分三六九等,其中邊郡最為低賤。

所謂邊郡,就是靠近邊疆的郡縣,遠離中樞。

不僅當官的不願意前往邊郡,百姓也不願意生活在邊郡,人口自然也十分稀少。

這是一個普遍現象,畢竟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都城自然建設在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然後以都城為中心,周邊的州郡人口自然也多,邊郡遠離都城,人口自然也就少了。

但這隻解釋了人口多少的問題,卻並不能解釋大漢為什麼仇視西涼,更不能解釋曹操為什麼想要放棄涼州百姓的問題了。

主要是西涼屢屢反叛,在東漢的歷史上,西涼反叛屢見不鮮。

不僅僅是羌亂,涼州人也老是反叛,也就是說涼州的漢人和異族其實也沒什麼區別。

哪怕在歷史上,涼州到了曹魏的治下,涼州也依舊不受曹魏朝廷的重視。

當時,曹魏在西北的重心乃是關中,尤其是長安才是重點。

而彼時西涼群雄早就相繼敗亡,在涼州最有威望的乃是馬超和韓德,以及其他一些大族。

其中,馬超歸蜀漢,馬超死後,馬岱在西涼的威望依舊。

而韓德乃是曹魏的將領,同時也是幫助曹魏統治涼州的世族之一,是曹魏在西涼的核心所在。

後來,諸葛亮北伐,韓德一家相繼被趙雲斬殺。

曹魏失去了在西涼的代言人,並隨著諸葛亮北伐的深入,涼州各個郡縣也對蜀漢一呼百應。

由此可見,涼州人並不服從中央朝廷的統治,而只服當地的土豪、世族。

在涼州的世族紛紛敗亡之際,在後三國時代,馬岱在涼州的威望極高。

因此相對於曹魏來說,涼州人更願意服從蜀漢的號令,而不聽從曹魏的命令。

現在,曹操在西涼並沒有根基,涼州的世族、異族也沒有投靠曹操的。

無論如何,曹操都沒有統治西涼的信心,更沒有遷移西涼百姓的打算。

雖然相比起鼎盛時期,涼州的人口已經銳減了,但涼州人的本質依舊沒有改變。

只要把涼州人留在涼州,那麼以後發生動亂的也只會是涼州,並不會波及到大漢的其他州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