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城在涼州也算是難得的大城了,但和中原的城池相比,頂多算一座中型城池。
鼎盛時期,這裡有大約七八萬人口,加上週邊的村子、寨子,差不多能有十餘萬人口,和安路城差不多。
這就意味著,高平城內頂多只能容納十萬人口,城牆上更加站不了多少人了。
因此,江東軍頂多只能上去兩三萬人,加上秦軍也就五萬人封頂了。
雖然理論上是這樣,但事實就是另一回事了,畢竟高平的秦軍有且只有兩萬人。
反觀江東軍除了登城的有三萬人外,在城下還有十二萬人在等著排隊著,真可謂是源源不斷。
這就意味著,秦軍越來越少,江東軍卻是無窮無盡。
哪怕秦軍個個能夠以一敵十,個個都有叔孫建的武藝,那也早晚得累死。
更何況,秦軍可沒這本事,相反完全被江東軍給壓制住了。
情況大致上是這樣的,只有在小範圍內有著叔孫建這樣的存在,但也就這樣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城上的秦軍越來越少,江東軍越來越多。
秦軍越來越疲憊,肯定沒時間休息,完全是在疲於應付。
他們望著一張張屬於江東軍的面孔,不禁心裡感到疑惑,突然就想到了自己也是漢人的身份。
要說涼州人,原本和其他地方的漢人是不一樣的,他們並不怎麼仇視異族。
反而是內地的漢人仇視他們,將他們視作為異類,覺得和異族差不多。
這是因為涼州當地,漢人和異族雜居了數百年,早就融為一體了。
雙方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差距,不僅生活習慣大致相同,就連彼此的語言都能聽懂。
這就造成了涼州的漢人和異族越來越像,異族也越來越像漢人,這就是所謂的民族大融合。
更何況,涼州的漢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異族血統,異族也多多少少有點漢人血統。
就比如馬騰,他媽是羌女,髮妻馬超生母)也是羌女。
涼州的漢人不像漢人,異族不像異族,尤其是羌、氐、雜胡和漢人大致上差不多。
唯獨西部鮮卑是個異類,他們原本生活在大草原上,和涼州沒什麼關係。
要不是當年河套之戰,西部鮮卑被幷州軍打敗,他們也不會遷移到河西。
也就是說,對於涼州本土的漢人和異族來說,西部鮮卑更像是真正的異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