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孫權看來,徐琨乃是一個聰明人,又有孫賁、韓當、孫河這三個前車之鑑在。
因此,孫權料定徐琨不敢搞事情,也就意味著淮南也已經無憂。
於是乎,孫權認為二州已定,接下來就是該消除孫策、周瑜二人對二州的影響力了。
可現在尚有一個隱患沒有解決,那就是甘寧的問題,結果龐統出了一計瞬間就把問題給迎刃而解了。
龐統的計策其實很簡單,說到底不外乎是引外敵入侵,而這個外敵正是劉裕和陳霸先!
龐統認為,孫策、周瑜最大的影響力是建立在軍功上,在二人打下了二州之上!
至於內政方面,孫策不過是搞了一系列設施,又出臺了一系列新制度。
在龐統看來,孫權在內政方面不差,孫策可以的,孫權一樣也可以。
唯獨內政這塊,一切都需要時間,因此急不來。
可軍事上就不一樣了,倘若孫權沒有赫赫戰功的話,那他怎麼才能抹除孫策的影響力呢?
因此,在龐統看來,此時唯有引外敵入侵。
屆時,劉裕帶著大軍南下,再把甘寧打敗。
如此一來,甘寧就不是問題了,直接就被劉裕搞定了。
反之,如果甘寧把劉裕搞定了,那也不賴!
孫權大可以站出來,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那戰功不就來了嗎?
至於劉裕打贏了甘寧之後,孫權又該怎麼退劉裕、陳霸先這兩路外敵呢?
此事在龐統看來也很簡單,那就是一個詞,兵來將擋!
首先,現在劉裕在武都、漢中,他要想南下益州很容易啊!
關鍵等劉裕拿下益州之後呢?恐怕都不需要龐統去請,他自己就會出兵攻打甘寧。
屆時二虎相爭,不管誰輸誰贏,對孫權來說都不吃虧。
至於劉裕打敗了甘寧之後,要是還想更進一步怎麼辦?那就打唄。
在龐統看來,若是劉裕已經佔據了整個益州,那要打敗他很難。
可若是劉裕從益州打過來,這在龐統看來,簡直是soeasy!
畢竟從益州出來攻打荊州,有且只有兩條路,其中相對容易的就只有出巴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