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決定先不管冉閔怎麼樣了,在劉曜率部離開後,他當即下令班師。
並非石勒心憂晉陽的安危,也不是為了去追擊劉曜,而是因為他們的糧草快要見底了。
雖然幷州軍繳獲了大批的戰馬,但戰馬乃是珍貴的戰爭物資,幷州軍哪裡捨得殺馬吃肉?
因此,石勒只得下令大軍快快返回,至少要等回到了幷州腹地再說。
此時,晉陽城已經被中部鮮卑團團包圍,守軍在圍困下已經堅持了大半個月之久。
由於中部鮮卑都是騎兵,不善攻城,因此只是圍而不攻。
可就算這樣,晉陽城內的軍民也不好受,因為他們的存糧同樣不多。
彼時的幷州境內,糧草都被集中起來提供給了前線的石勒大軍,所以晉陽城內並無多少存糧。
而晉陽城作為幷州首府,雖然現在的幷州人口頂多只有二三百萬,但晉陽城內卻有數十萬軍民!
這麼多人每天吃吃喝喝,那可是一個天文數字,因此並不能長久堅持。
在中部鮮卑的圍困下,晉陽城內很快就亂了,劉聰、劉琨等人只得勉力維持。
好在中部鮮卑剛剛兵臨城下的時候,劉琨就派人突圍,隨後往四方求援去了。
彼時的幷州境內尚有七八萬兵力,除了石勒率領的主力外,各地還有幾支守軍。
比如雁門關、井陘關、壺關、離石要塞等處都有軍隊駐守,除去雁門關外,其他幾處尚有軍隊可以回來支援。
然而這些守軍駐守城池尚可,若是回來救援晉陽,那無疑是羊入虎口。
因此,眼下劉聰、劉琨的全部希望都已經寄託在石勒的主力身上了,只等著石勒能夠早日率軍返回。
趁著這段時間,劉琨也已經把事情全部搞清楚了,比如中部鮮卑是怎麼南下的。
原來是代郡的麴義勾結中部鮮卑,然後派人以友軍之名騙開了雁門關,隨後埋伏在暗處的中部鮮卑方能長驅直入!
要說麴義是怎麼騙過雁門關守軍的?原來早在河北大戰後期,高歡和劉聰就成了盟友。
尤其是麴義鎮守的代郡,和雁門關那邊,雙方都是為了防備中部鮮卑而存在的。
按照約定,倘若中部鮮卑攻打雁門關,麴義就該出兵相助才對。
反過來,倘若中部鮮卑攻打代郡,雁門關的守軍也會出兵幫助麴義。
想當初在兩年前,雁門關那邊就幫助過麴義,彼時的中部鮮卑最後才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