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雄二麾下的一千將士皆是精銳,且都是能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勇士!
反觀叛軍,但凡好漢又怎麼可能背叛,凡參加叛軍者又有多少是貪生怕死之輩。
區區叛軍,不過是烏合之眾,只是仗著人多欺負人少罷了。
再者,此時的蒯越已經心不在此,因此叛軍根本就沒有統一的指揮。
雖然叛軍已經將雄二所部團團包圍,但對於如何將之全殲,叛軍中的幾名將校根本就沒有辦法。
因此,他們只是圍攻,並採取以命換命的打法罷了。
反正他們人多,江東軍人少,叛軍認為他們早晚能贏!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所謂一鼓作氣,再而三,三而竭。
古時候打仗,有一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士氣。
叛軍計程車氣從來不高,戰鬥力也不強,要不然也不會只依靠人多。
隨著時間的流逝,叛軍的普通士卒越打越心驚,越打越恐懼。
凡夫俗子皆是怕死之心,要不然這些人又怎麼會加入叛軍,而不能加入江東軍呢?
但凡能入江東軍者,無不是二州良家子,且能受到江東軍制的恩惠。
因此,江東軍才能百戰百勝,威震天下。
而這些叛軍,他們只看到了江東軍將士在榮歸故里之後,其威風的一面。
再加上耳聞目染,二州青壯方才都想從軍,只是大部分人都不能被選上罷了。
及至南郡反叛,襄陽、江陵等處募兵,且來者不拒。
很多被江東軍拒之門外之人,他們大多對江東軍心懷怨恨,於是紛紛加入叛軍。
直到現在,他們還是不明白,自己和真正的江東軍比起來究竟差在了哪裡。
論甲冑,叛軍都是由南郡各府庫下發的;這支江東軍則是水師,因此多穿著皮甲。
相比較而言,叛軍所穿著的甲冑還要更勝一籌,甚至雙方所用的兵器還是差不多的。
論主將,叛軍這邊為首的是蒯越,官至兩千石;江東軍那邊為首之人則是名不經傳。
論人數,叛軍十倍於江東軍,又是在本鄉本土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