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孫權率領江東一半的大軍進攻合肥,結果卻在逍遙津被張遼擊敗,先後兩次攻打合肥都是慘敗!
於是乎,在司馬懿的建議下,曹操準備拉攏孫權。
正好孫權也正對劉備、關羽感到眼紅,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準備聯手對付關羽。
之後,呂蒙繼任大都督,統帥荊州的軍隊。
呂蒙白衣渡江,公安、江陵的糜芳、傅士仁相繼投降,呂蒙成功奪取南郡、武陵、零陵三郡!
孫吳全據長江中上游,並與江東連成一片,孫吳也自此強盛一時。
再到之後不久,呂蒙病逝,陸遜繼任大都督。
陸遜臨危受命,率領五萬大軍於夷陵,抵禦劉備的討伐大軍。
最後,劉備大敗,陸遜大勝。
可以說,孫吳四大都督在荊州沒輸過,可孫吳在荊州也只是防禦卻從未主動進攻過曹操和劉備。
反倒是孫權的一生主動進攻過合肥六次,這六次進攻合肥無一例外,全都是敗績!
論打仗,孫權成就了“孫十萬”之名,可謂在軍事上毫無建樹。
反倒是在權謀、穩定一方、識人、用人、御人上,孫權並不輸於曹操、劉備、孫策任何一人,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區區二州半之地,孫權麾下卻有四大都督、十二虎臣,人才鼎盛!
偏偏這些人都對孫權忠心耿耿,孫權籠絡人心之能,由此可見一般!
孫權之才只可為主公,你讓他領兵打仗,那是萬萬不能的。
前陣子與交州軍一戰,說穿了其實是孫瑜之功,並非是靠了孫權的指揮若定或者計謀才打贏的。
你讓孫權在地方為官,他表面上幹得好好的,暗地裡卻是在收買人心。
打仗不行,治理又不幹正事,你說孫權能留嗎?
現在的孫權已經反了,雖然我人在金陵尚不知情,但一切盡在我的掌控之中。
對於郴縣之事,我並沒有作過多的關注,我的精力如今都在南方的大局上!
經過又一個月時間的準備,金陵大營內的大軍已經訓練得頗有成效了,大軍也將開撥在即。
在金陵渡口,如今已經集結了近六百艘艦船,且都已經被修繕得煥然一新。
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如今距離我軍開撥就差西陵那邊的訊號了。
接下來,我軍就將集中力量,猛攻襄陽和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