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劉裕用行動證明了他才是真正的益州之主,民心也因此永固。
在之後的時間裡,劉裕的名聲越來越大,之前逃難的百姓也紛紛歸附。
一時間,蜀中的青壯們都踴躍參軍,想要投入劉裕的麾下。
劉裕對此,自然是來者不拒,這使得他在蜀中的大軍從兩萬人迅速擴建到了五萬之眾!
軍隊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強,劉裕又趁機派兵攻取了蜀郡周邊的所有郡縣。
這使得劉裕在短時間內就掌控了益州大部,但距離全據益州,劉裕還差一個廣漢和南中數郡。
這時,之前被劉裕俘虜的李雄主動請命,懇求劉裕將他放回廣漢。
劉裕當然不同意,法正也不同意,之後趕來的劉穆之更是不同意。
倘若放回李雄,屆時李氏必將在廣漢死灰復燃,此舉無異於放虎歸山!
再者,李氏氐人的情況和南蠻人又是不同的,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南中有著十二個部落,互不統屬,劉裕將首領們放回,其回去之後必然是內亂不休的局面。
反觀李氏在廣漢就是一言堂,廣漢就是李氏的私產,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於是乎,劉裕當即駁回了李雄的請求,反而派軍隊前往攻取廣漢!
劉裕此舉,乃是要一舉剷除李氏在廣漢的統治,並將廣漢徹底併入自己的版圖。
為此,李雄如夢方醒,併為自己當初的大意感到後悔不已。
若非在兩位叔叔率軍出城之際,他縱情享樂,對城池疏於防範,城池也不會為劉裕所得!
現在好了,二位叔叔都死了,他們李氏的軍隊也覆滅了,現在連大本營都要為劉裕所有了。
然而李雄的認知已經為時已晚,一切都已經成為了定局,此後數十年李雄也只能在牢獄中度過餘生了。
……
另一邊,由於劉裕的威望太高,其事蹟也慢慢被人們所發掘。
早年,劉裕在荊州為將,先後多次為劉表平定荊南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