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血之孫吳> 第1139章 各方反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39章 各方反應 (1 / 3)

對於吳軍來說,此戰雖敗,但王猛的計劃卻是圓滿達成了。

對於蜀軍來說,此戰雖勝,但諸將之間的矛盾卻是越發尖銳了。

可不管怎麼樣,蜀軍戰勝了吳軍這是不爭的事實,而這一訊息也很快向四周傳播而去。

上庸。

這裡是蜀王—劉裕的所在之處,自劉裕北上漢中之後,便從三郡和地方調集了兩萬大軍前往上庸駐紮。

此舉有守護糧道之意,明面上是為蜀軍主力的後援,實際上卻是劉裕要監督前線大軍。

可隨著雙方大戰一場,吳軍敗而蜀軍勝,劉裕對此卻是放心下來。

對於劉裕來說,只要己方大軍能對吳軍佔據優勢就夠了,劉裕可不會關心諸將之間的關係到底怎麼樣。

倘若諸將之間關係和睦,那劉裕才會擔心,反之劉裕反而會放心!

此乃帝王心術!

畢竟王鎮惡手握蜀漢最高兵權,直接統帥著十萬主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劉裕的王權。

好在事情發展到現在,一切都還在劉裕的掌控之中,因此他在上庸也更加安穩地駐紮下來。

而在上庸的除了劉裕本人外,還有劉遵考、劉封,以及孟達、向朗、向寵等人。

這一世,劉裕不僅擁有歷史上晉末宋初的幾乎全部豪華陣容,甚至包括了歷史上劉備的一半陣容。

在人才如此鼎盛的情況下,劉裕也確實凡事不需要再親力親為了,只不過這也讓劉裕越發地猜忌自己的手下。

畢竟在歷史上的劉裕也是這樣,對手下既重用又防備,這才有了歷史上著名的“長安內亂”!

義熙十三年417年)冬,劉裕率軍抵達長安,想在此稍作休整,經略關中。

不料,後方傳來了劉穆之病死的訊息,劉裕彙集在長安的文武將佐討論,大部分人不贊成繼續北伐。

劉裕遂留其十二歲的兒子劉義真以及王修、王鎮惡、沈田子等文武共守長安,自己統軍南歸。

劉裕此舉,為夏主赫連勃勃的謀臣王買德窺破心跡。

在劉裕南歸不久後,赫連勃勃派軍南斷青泥,東扼潼關,率大軍進攻長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