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十天下來,楚軍傷亡慘重,反觀吳軍頂多傷亡了五百人!
雙方的戰損比達到了驚人的一比一百,簡直比大晴天下雨還要離譜,這讓陳霸先、孫權不得不停止攻城。
之後,孫權拉出了被俘虜的全琮想要逼迫吳軍就範,結果毫無卵用。
陶侃根本不為所動,就連太守全柔在聽聞之後也是不為所動,吳軍的守城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關鍵在此戰之前,全柔就已經囤積了大批的糧草物資,吳軍哪怕是一年半載也足夠堅持!
畢竟是早有準備,再加上在武昌的堅守以此消耗楚軍,這正是陶侃計劃的第一步!
在武昌城中,陶侃指揮若定,黃忠、周泰勇猛無匹。
兩三萬吳軍又幾乎都是精銳,且準備充分,因此哪裡會有輸的道理?
只不過陳霸先從未想到過這一點,一直以來,他早已經被席捲荊南的勝利給衝昏頭腦了。
現在夢醒了,陳霸先已經意識到接下來的戰事絕非是一件易事,再不採取對策就晚了。
孫權獻策說要採取攻心之計,以圖瓦解吳軍的守城意志,結果卻是失敗。
既然攻城無果,攻心無用,那就只能另想他策!
“大王,這黃忠乃是南陽人士,周泰自不必多說,而這陶侃祖籍豫章!如今,我大軍攻打武昌,所在的岳陽郡與豫章郡接壤。大王的原計劃便是在打下武昌,佔據岳陽郡之後,進而席捲江東!
權不才,願意率領本部軍隊先大王一步直搗豫章,以此迫使陶侃心亂如麻!”孫權說道。
“哦?還有這回事?”
陳霸先一開始不瞭解陶侃,可是這會孫權提起,這就讓陳霸先很是驚訝。
關鍵陳霸先不在乎陶侃是哪裡人,而是驚訝孫權作為孫策的弟弟,如今怎麼能這麼狠?
你要對自己人狠也就算了,主要江東是孫權和陳霸先約定好的,也是日後孫權將要獲得的地盤。
關鍵這尼瑪孫權嘴上說的好聽,什麼先一步直搗江東以亂陶侃之心,誰知道是不是孫權想要跑路?
“唔…賢弟此時東進,豈不孤軍深入?再者,本王麾下大軍中可沒有賢弟的本部這樣的精銳。若是賢弟走了,本王一人力短,大軍的戰力也得下降一個臺階!何況賢弟東進了,萬一斷糧了怎麼辦?不可不可!”於是乎,陳霸先當即否定了孫權的提議。
孫權的提議本來只是為了應對此次戰事,是為瓦解陶侃的守城之心而生,也確實有一定的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