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林大營,中軍大帳,我在此單獨會見了韋睿一人。
“哈哈,韋懷文,對於如今之局勢,你覺得如何?”作為勝利者,我不禁詢問韋睿道。
“大將軍以主力正面抵擋蜀軍,又以偏師對付楚軍。以陶侃為統帥,鎮守武昌,消耗楚軍之兵。再與魯肅分別率軍支援,並奪取楚國後方,又以孫權為奸全殲楚軍。最終楚軍主力覆滅,二陳率殘軍退守長沙,被貴軍輕而易舉地就一鍋端掉!大將軍這一手引狼入室,進而關門打狗之策,玩的著實是好啊!
如今,荊南已平,楚國覆滅,眼看著蜀軍主力有被貴軍南北夾擊之危險。再者,蜀漢的後方又有貴軍偏師,以及細作作亂。
明面上,貴軍看似佔盡上風,實則卻是不然!雖然蜀軍兩條糧道,其中一條已被切斷,但能否再被蜀軍奪回猶未可知!而貴軍能否北上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還得看貴軍能否攻破當陽,貴軍主力又能否在此之前不被蜀軍擊敗!
總之,如今之局勢依舊是撲朔迷離,貴軍也並未佔盡上風!”韋睿侃侃而談道。
“哈哈,劉裕在蜀中不過只留了兩萬大軍,而甘寧手裡卻有三萬人,又有黃蓋一軍在攻打閬中。蜀軍如何能夠收復巴郡,穩定巴蜀,復通糧道?
當陽一城不過孟達區區一萬人,此處我軍卻有七萬,若攻之如何不能勝?
蜀軍主力有十萬餘眾,我軍主力亦有十萬餘眾,雙方論及人數、戰力皆旗鼓相當,我軍焉能被蜀軍擊敗?
韋懷文,爾等蜀漢已然是必死之舉,縱使劉裕親自領兵亦是無法起死回生!”我不甘示弱地說道。
“哈哈,大將軍真是幽默!不過在下有一言,近事不說,先談遠事!
五年前,大將軍已然是佔據揚州全境,外加江夏一郡,吾主卻也剛剛奪取荊州。赤壁之戰、安陸之戰,雖然我軍慘敗,貴軍得勝,但我軍實則並沒有輸在戰陣之上!
彼時,在下率領水師進攻赤壁,直搗西陵。周瑜卻是親率水師前來抵擋,偏偏於陸地上還有貴軍的數萬陸師,兩兩相加兵力遠勝在下,反觀吾主正率陸師在攻打安陸。貴軍兩軍合力,反觀我軍兩軍卻是相隔甚遠,無法做到相互配合。這才有了被貴軍各個擊破,我軍最後慘敗,貴軍取勝的局面!
再者,荊州看似與揚州體量相當,實則不然。彼時,貴方可謂是鐵板一塊,且是隻屬於大將軍的地盤。反觀吾主剛剛奪取荊州,人心未附,之後一切皆有可能發生。那時候我等雙方的一戰,與其說是吾主的先發制人,不如說是吾主的孤注一擲!倘若勝,則吾主在南方再無對手,貴方也必然只有覆滅的下場!結果卻是吾主輸了,這一輸不僅使得吾主丟失了荊州,同時也為一統南方造就了一位更加強大的敵人!
因此,在下感到遺憾,同時也並不服氣!倘若當初並非是我軍主動進攻,而是由貴軍先發制人,恐怕一切都會得到改變!”韋睿不禁說道。
“呵呵,確實!赤壁之戰,你的失敗和你說的差不多。不過安陸之戰,劉裕的失敗,卻並非是你說的那樣!韋懷文,劉裕輸在他當時太過自信,否則也不會被我偷了糧道!若非如此,其數十萬大軍又如何斷糧,最後又如何會落得一個慘敗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