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血之孫吳> 第1245章 二十統帥(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45章 二十統帥(五) (2 / 3)

4.同年,拓跋燾率軍南伐劉宋,飲馬長江後撤軍北歸。

被劉宋認為是“英圖武略,事駕前古”,超越了冒頓、檀石槐。

拓跋燾在位期間,注意搜求重用漢族士人,推進漢化;

兩次改定律令,以寬刑省罰,平息民怨;

創行新字,興辦教育,於平城東建太學,祀孔子,命王公卿士子弟皆詣太學受業;

禁斷巫覡,通道滅佛;

增闢墾田,移民牧畜,對社會發展有所貢獻。

統一北方後,採取“隨俗而治”的方針,有利於北方地區社會秩序的恢復和穩定。

但連年征戰導致人民負擔沉重,社會矛盾日趨激化,民族反抗和農民起義連續不斷。

正平二年452年),拓跋燾為宦官宗愛所殺,諡號太武皇帝,廟號世祖。

………

二、劉裕東晉、劉宋)

宋武帝劉裕363年—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縣綏輿里人,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

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

劉裕自幼家貧,後投身北府軍為將。

1.自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對內平定孫恩起義,消滅桓楚、西蜀及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反抗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

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鐵騎,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

憑藉著巨大的軍功,得以總攬東晉軍政大權,官拜相國、揚州牧,封宋王。

2.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

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士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加強集權,抑制兼併,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士,振興教育,並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輕徭薄賦,廢除苛法,改善社會狀況,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

3.永初三年422年),劉裕計劃征伐北魏,尚未出師,便因病逝世,終年六十歲。

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葬於初寧陵。

劉裕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有重大貢獻,並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明人李贄譽之為“定亂代興之君”。

他治軍有方,用兵多奇謀,其軍事思想豐富了古代的軍事思想體系,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