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血之孫吳> 第1379章 東晉權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79章 東晉權臣 (2 / 3)

後部署諸將,意圖北伐,任徵西將軍、荊州刺史。

永和元年345年)去世,獲贈車騎將軍,諡號“肅”。

有文集二十二卷,《唐會要》將其尊為魏晉八君子之一。

庾翼工書法,《淳化閣帖》收錄有《故吏帖》,《宣和書譜》稱其“善草隸,與王羲之並馳爭先。”有其草書《步徵帖》、行書《盛事帖》。

………

不得不說,像何夔、杜畿、範晷都是不錯的人才,未來都能做到刺史。

不過像庾亮、庾翼就不好說了,雖然說是人才吧也確實是,但也就那樣了。

在歷史上,二人都是東晉的外戚,不過執政能力實在一般。

這一世,二人南下投奔於我,至少是不可能再做外戚了。

這使得二人不可能再執掌最高權力,充其量也只能做到太守、刺史,了不起就是到幕府為官。

因此,這二人同樣可用,但絕不可大用。

由此,二人又讓我聯想到了東晉那一連串有名的權臣——王導、王敦、庾亮、庾翼、桓溫、謝安!

東晉一朝是王、謝、庾、桓—四大家族勢力平衡下的產物,在王謝庾三族相繼衰落,桓氏成為唯一的大族。

如今,琅琊王氏、譙郡桓氏都已經投了劉裕,陳郡謝氏、潁川庾氏則是投奔於我,而兩晉的皇族—河內司馬氏則是投奔了大周。

而魏晉時期之所以會出現士族掌權的局面,歸根結底還是這個時代特有的門閥制度,起源則是因為東漢的察舉制度!

曹魏、西晉以來逐漸形成的門閥世族制度,到東晉時發展到了鼎盛階段。

舉賢不出世族勢族、士族),用法不及權貴,充分暴露了門閥制度的腐朽性和反動性,而東晉計程車族分僑姓和吳姓。

僑姓士族以琅玡王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潁川庾氏等為高門著姓。

其中,王導、敦)氏和謝安、石、玄)氏兩家最為顯赫。

王導一門三世為公,謝氏自魏、晉以來,不下九卿。

吳姓士族以顧、陸、朱、張、賀等為代表。

南北士族都廣佔田澤,官居要職。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