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使得漢軍不可避免地落入了下風,不僅陷入了苦戰之中,且已經反過來被壓著打了。
王鎮惡倒還好,至少沒有性命之憂,可二陳就不好說了。
二陳深陷戰場之中,面對的青州軍越來越多,這讓二陳不得不選擇後退。
隨著二陳相繼後退,青州軍再補上缺口,雙方也重新回到了一樣的起跑線。
此時,雙方計程車氣已然是差不多,只不過漢軍的人數已經成了劣勢。
兩軍交戰,如果人數相當,那麼士氣最重要。
反過來,如果士氣相當,那麼人多的一方便能佔據上風。
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漢軍開始節節敗退,局勢也瞬間被逆轉了。
另一邊,劉裕率軍已經與青州軍對峙了一個多時辰,雙方一直沒有爆發大戰。
這不是劉裕的作風,換了以前,劉裕早就身先士卒地發起進攻了。
劉裕之所以這樣做,只因為他在觀察對手,這讓他想明白了很多問題。
首先,青州軍遠道而來卻是士氣高昂,這說明兩軍交戰必定損失慘重。
要知道劉裕之所以要打青州,就是因為他想擴充軍隊,以此來得到立國的基礎。
倘若與青州軍一戰,那麼就算能贏也必定損失慘重,因此得不償失。
其次,劉裕發現對方在見到他的大纛,以及發現他皇帝的身份後,居然本能地有些士氣低落。
這說明青州軍並不想與他這個皇帝開戰,這說明青州軍的眼裡還是有大漢的,這就給了劉裕機會。
什麼機會呢?
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兩軍交戰往往不是唯一的過程,打敗對手或者逼退對手卻是唯一想要的結果。
也就是說,要想贏得勝利除了打敗對手外,說服對手也一樣可以!
可是劉裕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擴充他的軍隊,因此他不能說服青州軍退兵,只能想辦法勸降對方。
只要眼前的青州軍投降,那麼劉裕就能兵不血刃地獲得一萬大軍,還能以最快的速度平定青州。
然而就在劉裕打算採取行動的時候,偏偏蕭道成來了,這使得青州軍計程車氣再一次達到了頂點。
蕭道成對他們說——劉裕是叛逆之徒,所謂的漢軍只是偽逆的軍隊,這讓劉裕如何能忍?
此舉使得雙方的大戰不可避免,可劉裕還是沒有輕舉妄動,他在重新思考著破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