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如今的北方最難的是氣候,其次是受戰亂影響。
由於氣候原因,劉裕無奈只得繼續實行屯田制度,以求在這片亂世中求得一絲生存的機會。
由於又受戰亂影響,尤其是周邊強敵環繞,劉裕又不得不加強與我方之間的聯合。
好在此次荀攸的南下,不僅帶回了三千騎兵,同時還談妥了與我方之間的同盟協議。
一切都和曹操時代一樣,只不過雙方進行貿易的地點,從南陽郡改為了青州,其他一切照常。
尤其是我方許諾,一旦周軍攻打大漢,我軍也會出兵進行牽制。
如此一來,在南方得一強鄰之後,劉裕的東線和南線至少是無憂了。
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劉裕的西邊和北邊邊界,尚有紕漏存在。
首先,幷州內亂,幾方勢力錯綜複雜。
其次,北邊的高歡正屯兵於漠南,並對幷州虎視眈眈。
同樣地,劉裕的一眾謀臣們認為,大周也勢必會圖謀幷州!
如果幷州一直這麼亂下去,那麼對劉裕無利,同樣也無害。
反之,如果幷州被高歡所得,那麼對劉裕同樣也沒壞處。
唯獨幷州不能被大周所得,屆時大周就會對劉裕呈現泰山壓頂之勢,恐怕一切晚矣。
然而高歡的主力雖然在漠南,但他的目的不過也是為了坐山觀虎鬥,以此來從中分一杯羹罷了。
謀臣們認為,若是周軍開進幷州,高歡的幽州軍是絕不可能南下與周軍硬碰硬的。
現在,幷州方面聯軍已經包圍了大晉,可一旦周軍開到,局勢必將逆轉!
因此,接下來劉裕必須要著手解決幷州問題,且必須要將之牢牢地抓在手裡。
幷州在,則大漢在;
幷州若失,則大漢危。
為此,劉裕首先是要拉攏幷州的各方勢力,其次也需要與北邊的高歡達成協議。
於是乎,劉裕又派出了三路使者,以此來開戰外交工作。
一路北上涿縣,準備與高歡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