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高歡軍的騎兵不足兩千,步兵不滿三萬。
高歡自知眾寡難敵,遂於二十八日在韓陵山佈設圓陣,並連線牛驢阻塞歸路,使部眾決心死戰。
高歡自領中軍,從父弟—高嶽領右軍,高敖曹領左軍,與爾朱兆軍激戰。
初時,中軍不利,爾朱兆等乘機急攻。
高嶽領五百騎衝其前,部將—斛律敦斛律金)收散卒躡其後。
高敖曹以千騎橫擊,前後夾擊爾朱氏軍,大敗之,賀拔勝和徐州刺史—杜德於陣中投降。
爾朱兆領殘兵遁還晉陽,爾朱仲遠逃奔東郡,後降南朝梁。
四月,斛斯椿敗回洛陽後,率部叛離爾朱氏,殺爾朱世隆和爾朱彥伯及其同黨,擒爾朱天光、爾朱度律送於高歡。
高歡入洛陽,立元修為帝是為北魏孝武帝),自為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太師,控制北魏朝政。
七月,爾朱兆逃往秀容,後被擊敗自縊;
爾朱仲遠南投梁朝;
爾朱世隆、爾朱天光等相繼被擒殺,所部投降。
至此,爾朱氏勢力被盡數消滅。
高歡在戰前竭力積蓄力量,同時施反間計以分化爾朱氏軍,戰中又能設陣阻敵,激勵士氣,加之部署得當,終於取得以少勝多的戰果。
爾朱氏雖擁有重兵,但諸將貌合神離,以失敗告終。
………
歷史上的韓陵之戰是指北魏普泰二年532),爾朱氏集團與高歡集團為控制北魏朝政,互相爭奪,在韓陵地區進行的戰爭。
不過彼時的韓陵在鄴城以南,為了劇情需要,我們將韓陵山搬到了塞北地區。
由於高歡的大軍落到了後面,且與先鋒軍失聯,因此他們最終被燕軍給盯上了。
彼時,燕國佔據了遼西走廊,而在此據守的正是原先東部鮮卑中的第二大勢力—段部鮮卑。
段氏鮮卑,東部鮮卑的一支,也稱段部鮮卑、段部、段國。
其以鮮卑、烏桓族為主體,融合部分漢人和匈奴人而形成的一支遊牧部落,主要活躍在兩晉十六國時期。
東漢中葉,由遼東西遷,分佈在遼西一帶,世襲部落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