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信的封地在涼州金城郡;
楊忠的封地在雍州弘農郡;
賀拔勝的封地在涼州敦煌郡;
宇文成都的封地在涼州張掖郡乘自宇文泰在擔任前秦大丞相時期的封地);
宇文護的封地在雍州扶風郡原先的右扶風);
尉遲迥的封地在雍州馮翊郡原先的左馮翊);
李虎的封地在雍州京兆郡原先的京兆尹);
李弼的封地在雍州河東郡大漢朝廷將之歸於幷州管轄);
禿髮烏孤的封地在涼州酒泉郡。
除此以外,河南尹為北周都城—洛陽的所在地,因此為宇文皇族的封地。
在豫州三郡上,則是安置了大批依附於北周的漢家士族,其中作為代表的便是司馬懿所在的河內司馬氏。
在軍事上,北周實行府兵制度,因此是以二十位軍功貴族為核心。
他們在各自的封地上擁有自主募兵,以及收稅的權利,但僅限於食秩的數量。
比如於謹的萬戶侯,那麼就可以在武威郡內選擇一萬戶作為自己的食秩,從而進行徵兵和收稅。
所徵得的兵皆為自己的私兵,所收得的稅便是自己的收入,這便是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的核心所在。
貴族們所領軍隊皆為騎兵,且需要自己提供武器、裝備,因此戰鬥力極為強大。
這使得貴族們極為好戰,聞戰則喜,沒仗打反而難受。
畢竟只有打仗才有軍功,有了軍功才有封賞,有了封賞才能讓自己麾下的騎兵更強!
可偏偏此次北周出動的三十萬大軍都是步兵,這使得此次攻打併州的行動,二十位貴族皆沒有參與。
作為大軍統帥的乃是太子—宇文邕,將領則由軍中提拔,幾乎都是寒門出身。
至於兵員,三十萬大軍大多來自雍、秦二州,只有很少一部分來自朔州、涼州、豫州。
要知道現在的北周,雖然人口有一千萬上下,但是人口的分佈卻是極不均勻。
其中,涼州、秦州、朔州的人口都只有一百萬上下,青壯卻都只有十餘萬。
雍州、豫州的人口占了大頭,差不多各有三百萬以上,青壯在百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