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國庫司,掌天下庫儲、出納租稅、祿糧、食稟之事。
三、禮部。
1.禮部司,掌禮樂、衣冠、符印、表疏、圖冊、鋪設,及百官喪葬。
2.祠部司,掌學校、醫院、寺廟、天文之事。其中掌學校、醫院的職能被分給了學部和醫部)
3.御膳司,掌陵廟之牲豆酒膳。
4.邦交司,掌諸蕃朝謹外事。
四、兵部。
1.兵部司,掌武官品級、衛府眾寡、校考、給告身諸事、兵籍、調遣、貢舉、雜請、歲選解狀。
2.職方司,掌地圖、城隍、鎮戎、烽候、防人道路之遠近及四夷歸化之事。
3.駕部司,掌車駕、牲畜、艦船之籍。
4.武庫司,掌兵器、甲冑、儀仗。
除此以外,兵工廠、工坊、造船廠、馬場等設施也歸工部管轄,各處設施主事位比左右侍郎)
五、刑部。
1.刑部司,掌律法,處置天下上奏諸案件。
2.獄部司,掌罪犯、俘虜的衣糧、醫藥,審理訴訟。
3.軍部司,掌軍中制度、審判犯法軍人。
4.禁部司,管理門禁關卡出入登記,以及各地上繳失物的處理。
六、工部。
1.工部司,掌工程建設、礦藏開採。
2.田部司,掌天下農事。
3.山部司,掌園林、山澤草木以及百官蕃客菜蔬薪炭的供給和狩獵之事。
4.水部司,掌渡口、渡船、溝渠、橋樑、堤堰的修繕溝通,以及漁捕、漕運諸事。
二十四司中,各司設郎中一名,為主官;設左右員外郎各一名,為副官。
各司官員由各部尚書上報三省決定。
如此一來,吳國朝廷閃亮登場,新鮮出爐。
從今往後,所謂百官便成了三省宰相+副手、九部尚書+左右侍郎、二十四司郎中+左右員外郎,總計一百零二名官員。
為此,我又參照九品中正制,從而創立了品級制度。
品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