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逵俯身在地,一動也不敢動,腦子卻是在飛快地運轉著。
他希望得到天子的看重,從而留在朝廷當個大官,這是最好的結果。
為此,賈逵正在思索著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當然了最次也得當個官。
畢竟京官不比地方官,就算哪天石勒升官了,估計也輪不到他賈逵升官。
畢竟石勒並不是獨立的諸侯,而是依附於朝廷,且是受到朝廷正式冊封的。
在當今這個亂世,本來一方諸侯擁有著高度的自主權利,只可惜幷州距離朝廷實在太近了。
這使得石勒根本不可能在亂世中取得獨立,除非他能把朝廷反過來滅了,但在賈逵看來這是不可能的。
因此,賈逵毫不猶豫地就逮著這個機會,從而改換門庭。
正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其實在劉裕看來,賈逵的這一舉措並沒有什麼,畢竟他也不認為石勒會有翻身的一天。
一是雙方接壤,雖然朝廷還不夠強大,但也比並州勢力要強大的多。
二是他現在作為天子,名正言順,目前的漢家諸侯還沒人敢造朝廷的反。
先不說高歡、石勒沒這個實力,而是要說有這個實力的孫策,他都沒準備要覆滅漢室。
否則,孫策費勁巴拉地送劉裕來做天子幹嘛?還不是希望漢室的大旗不倒?
劉裕的心裡可謂是通透,把幾處關鍵點想得明明白白,因此他也有自己的決斷。
一是透過貿易來削弱孫策;
二是透過挖牆腳來削弱石勒;
三是透過即將爆發的幷州大戰來削弱高歡。
不錯,在這一次即將到來的大戰中,朝廷方面早已經擬定好了應對的策略。
那就是與吳國貿易,保障後勤;
與石勒聯手,保住幷州;
與高歡同盟,作為軍力上的託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