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血之孫吳> 第1512章 北周出兵(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12章 北周出兵(中) (1 / 3)

河東此地,西臨黃河,南接中條山。

當年在秦魏決戰期間,秦軍趁著黃河冰封之際渡過黃河,從而穿過中條山拿下了河東。

至此之後,河東郡便成為了北周的地盤,如今河東更是成了一座大軍營。

由於河東原來的治所—安邑被屠了一遍,導致人口稀少,於是北周在立國後便將治所搬到了臨近黃河的玉璧城。

玉璧緊鄰黃河,與蒲坂隔河相望,因此與關中的聯絡十分緊密。

由此可見,雖然北周的都城是在洛陽,但其實關中還是它的核心地盤。

畢竟北周需要關中來西接涼州、秦州,北接朔州,東接豫州等地。

於是乎,北周在河東郡的重心也放在了西部,從而導致整個河東的東部、北部疏於管理。

尤其是河東郡北部與西河郡接壤的地方,那裡都是山地屬於呂梁山脈),因此後來也被石勒的幷州軍所佔。

不僅如此,還有河東盆地的北部,也就是安邑的北部地區也被幷州軍所佔。

這些地盤被石勒分別納入了西河郡和上黨郡的管轄範圍,就在北周三十萬大軍的眼皮子底下,如今卻成了北周大軍北上的阻礙。

北周大軍自從開拔以後,先是兵分三路,從而迅速離開玉璧三路出擊。

西路軍,其一個軍團五萬人直接北上,接下來面對的便都是山地。

中路軍和東路軍卻也並沒有像石勒、張賓說的那樣——集中在一起,而是中路軍在汾水的西側,東路軍在汾水的東側。

其中,東路軍在北上經過安邑之後,不久便會抵達柴壁。

此地本是歸河東郡管轄,如今卻是在被幷州軍所佔之後,成了上黨郡的地盤。

不過可惜的是,上黨郡境內也都是山地,因此王彌來此駐守也是相當不易。

一方面是駐守柴壁註定了其會成為汾水一線——晉陽在南邊的屏障;

一方面是柴壁往東,也就是上黨的核心地盤也都是山地屬於太嶽山脈),因此王彌再要回防上黨治所—長子城已經很難了。

一方面是王彌部此來柴壁所攜帶的糧草本就不多,而柴壁距離玉璧和晉陽的距離其實是差不多的;

另一方面,柴壁是在汾水的東岸,這裡地形較為複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