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我正在西陵,隨後便下令派遣了官吏過去。
另一方面,此時的到彥之所部早就搭建好了浮橋,從而北狩軍團得以輕易渡河。
之後,到彥之又率軍一路向北,充當起了北狩大軍的開路先鋒。
結果倒好,正在下坯的桓溫又被嚇了一跳,只以為我軍是去攻打他的。
早在前年的夏口之戰和鍾離之戰,再到呂蒙、董襲白衣渡江之後,桓溫已經被一連串的敗績給嚇破了膽。
何況他手裡也沒兵,兩員大將一個加入了魏軍,一個又投了南齊。
本人又和兒子桓玄一個在下坯,一個在東海,因此身邊無人可用。
在這種局面下,桓溫壓力山大,並且只能惶惶不可終日。
眼下,桓溫面臨著生死之危,因此只能有四個選擇。
一是北逃兗州,不過桓溫害怕路上遇到秦軍,因此直接就放棄了。
二是北逃青州,不過中間還隔著彭城、琅琊二郡,這可是泰山軍的地盤。
雖然臧霸已經率軍去了兗州協防,但孫觀還在,因此桓溫也是去不了的。
三是就當不知道吳軍北上,反正他現在也只是個文官,對吳軍也沒有威脅了。
可如果吳軍真的是來攻打他的呢?
到時候只要吳軍一到,下坯必然淪陷,那麼桓溫又要當一回俘虜了。
因此,由此引申出了第四個選項,那就是直接投降!
畢竟直接投降,和被抓到做俘虜,二者之間的待遇可不一樣!
再何況,原本桓溫就是曹操的老小弟,可現在聽說曹操已經死了。
既然曹操已經死了,那麼桓溫也沒必要再夾在兩強之間,做文官充當什麼緩衝區了。
再者,人家隔壁蕭衍都已經跑了,跑去了青州。
雖然桓溫的官爵比蕭衍高,但人家蕭衍這個豫州刺史,好歹原先地盤比他多。
結果蕭衍都跑了,桓溫就這一畝三分地,你說不投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