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著鄧年榮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丟擲來,引得張海兵滔滔不絕地講述著,朱大雲覺得他離這行還挺遠的,跟著鄧年榮,感覺就像是在看戲,這真應了那句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朱大雲覺得自己要學習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要走的路也還很長啊。
採訪結束後,鄧年榮交待朱大雲把內容先整理出來,按照一般的通訊來寫,可以查詢一些當年的資料,比如餘河縣誌,進行一些對比,先寫個初稿,下週末拿給他。
朱大雲就帶著這麼艱鉅的任務返回輔導站了。
王建才從過年後的日子就不太好過。
黃麻鎮是餘河縣最大的鎮,經濟發展在各鄉鎮中也是佼佼者。
這個鎮素有“破爛鎮”的稱號,原因是鎮裡的主要經濟就是靠收破爛,最大的一家企業是恒生再生資源有限公司。
老闆是黃麻鎮鄒家店村的鄒細河和鄒細水兩兄弟。他們在改革開放初就開始走村竄巷收破爛,靠著勤勞的雙手先富了起來。
村民們看到了他們的收益,也跟著做起收破爛的生意,慢慢收的人多了,鄒細河就想著自己辦一個破爛收購站。於是就在鎮上辦了起來,後來收的破爛越來越多,一個人忙不過來,就拉著弟弟鄒細水一起做,兩兄弟聯合起來,加上鄒細河經常到外面走走,見識了其他人的經營模式,覺得這樣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就想著能把這個收購站擴大,再做點其他的,後來一次在去浙江的時候,他發現了生產塑膠的商機,就買了一臺機器回來加工。
那個時候塑膠袋正在開始流行,市場潛力非常大。兩兄弟投資了幾萬塊錢,當年就收回了成本,有這麼大的利潤,於是他們擴大了生產,再多購進了三臺機器,開足了馬力生產,幾年內就為兩人創造了十萬元戶的奇蹟!
這可是當地的神話,當年八十年代的十萬元戶那是相當了得啊!於是兩兄弟一合計,就學著廣東浙江人的樣,開起了公司,叫做恒生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意思是永遠都生不息發展下去。
別小看這家蠍司,成了黃麻鎮的納稅大戶。
王建才來到黃麻鎮的時候,兩兄弟的公司已經發展得有些規模了,鄒細水從公司裡退了出來,到龍江市另外組建了一家恒生建築開發公司,聽說要做房地產了。
這個恒生資源再生公司就交給鄒細河來打理。
兄弟倆是黃麻鎮的驕傲,恒生資源再生公司是黃麻鎮的龍頭企業。王建才來黃麻鎮後也密切接觸了這個兄弟倆,總體感覺是這倆人豪爽,膽子大,主意多,會搞關係。當初鄒細河要王建才給他批塊地,據說是搞一個工廠,還是與資源再生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