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副總帶領集團的五位高階管理人員,滿臉笑容地迎接了李省長的到來!
李成鑫和他們握手問好。
接著是參觀富爾康的生產線,郭副總走在側前面,引導者李成鑫一行往車間裡走去,邊走邊向李成鑫做介紹。
富爾康是高度自動化的流水操作,工人是這個自動化流水線的一個螺絲,一個節點。
李成鑫看到那些年輕的工人,一個個像機器一樣站在那兒,重複著一個簡單的機械動作,看似輕鬆,其實十分容易疲累。
因為這樣不斷重複一個簡單的動作,人的大腦神經很容易進入疲憊和停滯狀態,久而久之,對整個人的精神面貌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李成鑫發現,這些年輕的工人果然是面無表情,神情倦怠,看不出他們對這份工作的熱愛,更看不出年輕人的活力和精氣神。
新聞早報道過富爾康在深圳的工廠發生過員工跳樓事件,而且是十幾連跳,這讓富爾康曾經陷入了輿論的漩渦,決定把一部分工廠搬到內地,既能降低生產成本,也能獲得很好的社會效益,深受內地各大城市的歡迎。
去年富爾康決定把一部分生產線落戶柳林市的時候,也曾經引起過轟動,省臺也對此進行過了專題報道。
參觀完這個工廠的流水線,李成鑫的心情卻是變得沉重了。更確切地說,是這些年輕工人的精神面貌讓他擔心了!
這些正處在人生最美麗年紀的孩子們,本應該意氣風發,對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可從他們身卻看不到任何這樣的感覺存在,只有那麼一片死寂,只有那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面孔。
李成鑫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十六七歲響應祖國的號召,到了農村廣闊天地裡。
當時的環境是多麼艱苦,當時的條件是多麼惡劣,他們甚至是經常性的吃不跑,還要幹著沉重的農活。
可是,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在那麼缺吃少穿的環境裡,他們這些人依然保持著樂觀積極向的精神狀態,依然對未來對人生充滿了希望,依然在努力在奮發!
現在這個國家的流砥柱人群,絕大部分都是他們那個時代的人,很多人和他一樣,有過當知青的經歷,吃過那樣的苦,受過那樣的累,但是最終靠著努力靠著機遇也靠著幸運,很多人成了一番事業,成為了成功人士。
可是如今呢?這些年輕人的物質生活已經絲毫不缺了,至少是吃得飽穿得暖,可為什麼卻看不到他們意氣風發的樣子?為什麼看不到他們鮮活的笑臉?為什麼他們都像機器一樣冰冷?
李成鑫感覺到了,經濟發展的背後,其實隱藏著諸多需要解決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小處說,工人的精神面貌關乎到工廠的生存和發展;往大了說,年輕人的精神面貌,關乎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
所以,不能光看到那些冰冷的數字,不能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忘記了其他的一切。
富爾康是個大工廠,李成鑫決定留下來和公司的高層開個簡短的座談會,也把他看到的想到的和富爾康的領導們做個交流。
走進集團的現代化辦公室,李成鑫心裡確實有些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