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有這樣的懷疑。
因為古人沒用體檢報告,史學家當時也沒有找到方卿和的陵墓,沒用屍骨,沒用一根頭髮,甚至也沒有找到方卿和的起居錄。無法證明方卿和的身體情況和作息時間表。
不能排除猝死的可能,也不能定論就是如此。
歷史學家懷疑方卿和英年早逝的原因有女帝因素在其中:方卿和英年早逝那年,正值南齊與西奧開戰。女帝的援兵卻遲遲而來。有學者說,因此賢明王急血攻心,後損身,至早逝。之後長公主殉情,一生未婚的女帝把持賢明王親子,立為太子。
這很陰謀論。
可是這又很合理:女帝把持方卿和何朱卿卿幼子,等於掌握方卿和之前的所有勢力以及安逸侯的兵權。又同時掃除了‘功高蓋主’的‘肉中刺’。
一箭不知道幾隻雕。大概可以做一串土耳其烤肉。
當然這還是猜測。
方卿和的事蹟版本太多,以至於矛盾者更多,史學家和考古者整理聚集,再擦去所有矛盾之點,方卿和這一本書就留下了大面積的留白。
這樣的陰謀論,和這樣的大面積留白,給了後世之人很多發散思維的空間。各種關於方卿和的改編小說,改編劇,一度都極為熱門。清宮戲穿越劇已經看膩,是時候去看一看文人傲骨,真名士自風流,儒俠隱士文官之類如此如此新的耳目渲染了。
於是,一部以真實歷史人物改編的歷史正劇題材的大手筆上星劇就在那一年的初夏轟轟烈烈上映了。
就如方卿和的評價離不開風流二字那樣,改編劇也離不開狗血。何況為了拉長劇集促進收視率,往往原本歷史上三天就演玩的內心戲,劇中的方卿和就得糾結十三集。青梅竹馬就要再湊十集,中間痴男怨女必不可少,怎樣表現男女主的魅力四射,此時必須增加男配女配的戲份。
於是大多時候方卿和都在劇中文中和女主女二陷入三角戀,朱薇薇也要和男主男二陷入三角戀。雙方都要苦苦不可自拔。女帝的角色必然要經過真愛被奪,親人死別才可成長,整部劇的格局前半段大男主後半段大女主,實在是看的觀眾拍案叫絕,欲罷不能。
當時這部打著正史旗號的劇燃爆了那個夏天。
就在那個夏天,正在苦苦寫論文的古玄武跟著湊了兩眼熱鬧。
撇第一眼過去的時候,劇情中那個一身華服的女一號正在對著穿著婚服的男主哭哭啼啼,說著什麼要美人不要江山的老套臺詞。
當然,美人指代男主。
那個扮演男主的演員好像是製作方透過海選,從幾萬名候選名單裡面千挑萬選出來的專科出身的小鮮肉。膚白貌美大長腿,一顰一笑皆是情,一蹙眉一落淚,立刻惹得電視前的觀眾大叫心疼,‘媽媽不許你皺眉’,‘抱抱我家崽崽’......
古玄武立刻關掉了電視。
沒曾想,三年後,古玄武為了自己的研究生的畢業論文物件選擇了以方卿和。他又重新找出了當時被他唾棄的所謂歷史正劇來看。
原因無他,不過是這部劇評分極高,據說為此還請教了很多著名歷史學家,當時古玄武還瞄兩眼,確實感覺其中兩個人名莫名眼熟。古玄武為此肅然起敬,覺得自己當初是否太過於武斷。應該拋棄成見,細細磨平眉頭再學會欣賞美才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他邊看邊皺眉,一邊皺眉一邊忍不住的自我吐槽。
自我吐槽不足以讓他鬆快和發洩,他必須尋找知音。
古玄武當時和白矖訴苦:作為一個考古系研究生,去看狗血言情劇,簡直比醫學生看醫療言情劇一樣令人無語。
白矖不以為然。她當時追的津津有味,還曾點評,編劇腦洞確實還是有侷限,要知道,當時賓教授的猜測實則比劇情中的內容更加狗血。
考古,有的時候就是去見證狗血的歷史。
古玄武受教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