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怎麼取都要斟酌。
比如。
《家族的崛起和陷落的一念之間》。
或者《除了女王,世界上還會有貴族存在嗎?》。
再或者《那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等。
容成喜歡最後那個。
不為人知,當然。因為為神所知道。
......
而另外一邊。
青銘對容成的腦洞已經從好奇到震驚再過濾到了無語凝噎的地步。
青銘一開始不發表任何態度,是為了不想讓容成得知在不自覺窺竊心思。可是到了後來,青銘發現容成連自己的哀悼詞都開始想好了。
青銘道:“你們人類,包括容氏,是不是把神靈想的太壞了?”
“難道不是麼?”容成下意識回答,然後看了青銘好一會,才直愣愣問,“難道,我們容氏斷層的那一場滅頂之災,不是你們神靈乾的?”
青銘的表情疑惑中帶著無語,好像容成在說些什麼莫名的話,可是卻又一時之間找不到什麼反駁的內容:“這是雙方的結果。我們人間事確實在書寫的時候判定了容氏的衰亡。可是衰亡二字,有很多解釋。可以落寞,可以一蹶不振,也可以走向覆滅。就看人間的走勢如何。”
人間事,由九天的七位典史一族的長老書寫。對於人間的走向,七位,要解決人間全部走向,根本不可能對每個細節都照顧到。甚至連天子的都不可能估計太詳細。
所以這也是很多天子,包括李朝歷代,都有偶然和必然。
這種改朝換代的更新規律到了後來,幾乎成了一種模式。
只要把偶然套路到必然中間就可以。
比如亂世是偶然,滅國也是偶然。可是到底誰是下一任的天子,誰揭竿而起,誰爆發第一場抗議等等,這些都是人間的偶然。
再比如一個江湖的少年。江湖嘛,千百年不變的。在規律中安靜運作。有的時候想起了,好,地震平一座山,暴雨開一道湖,可是這種類似於移山填海的變化,對比人類的生命歷程來說,實在是不算是太大的變動。有的人正好錯過,有的會正好見證。錯過不曾見過的,見證眼前開始的。彼此都不會有什麼遺憾。
而江湖少年闖蕩江湖也是如此。
江湖少年,聰明靈秀,心思巧絕,正義凜然。然後丟去江湖。去遊走,去歷練。會成名到底還是會英年早逝。這都是偶然。
上天不管。
就像容氏的斷層。
容氏斷層,是偶然的。
它的必然,是容氏的覆滅。因為中間的亂子,才發生了斷層這個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