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若說:“很多以前的東西,比如著作,比如畫本,比如一些流傳到現在的,坊間的東西。雖然商業價值不高,但是它有別的價值。”
“比如呢?”成畫說,“比如那個不是大師的作品的那個嚇人的令人生理不適的東西。有什麼價值?”
容若哭笑不得。
“它有可能告訴我們,以前,曾經真實存在過美人魚。只不過後來,被人類給抹殺了。”
......
自從被容若科普了美人魚以人為食的內容之後,美人魚的形象就在成畫的心裡大打折扣。
他很無所謂這個東西。反正現在美人魚就是個長著尖牙吃東西的怪物。既不如海盜電影裡堪比維密的顏值,也沒有國內影片中楚楚可憐懵懂的樣子,更加沒有童話的真善美。哎,興趣缺缺。
成畫說:“是在研究滅絕的生物嗎?”
容若想了想,解釋道:“可能更加複雜一些。”
成畫說:“有多複雜?它的時間早於恐龍嗎?”
“或許會晚,”容若說,“副館長懷疑,人魚曾經和人類平分世界,比如一個是水中的國王,一個是陸地的霸主......曾經被迫和平共處,後來麼....一山不容二虎。”
“是那個小孩被吃掉了,所以才成了導火索嗎?”
兩方虎視眈眈,誰都想打仗。可是不要臉,總要找個藉口才好開戰。那個小孩被吃掉,正好成了藉口。
人魚輸了,就像那場戰爭那樣,畢竟老師曾經說過,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既然是勝者書寫,就不可能會寫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可是又怕落一個死無對證。人類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人魚從歷史中抹殺所有痕跡。
反正這世上每天都滅絕那麼多生物。誰又知道全部呢?
而且那些知道的生物,還是在陸地上發現的。這可是魚啊。甚至不需要毀屍滅跡,只要輕輕鬆鬆,往江河湖海一丟。
那些同類,自然就會去吃掉同類。
人餓極了都會吃人。何況是腦子就那麼點點大的魚呢?
魚怎麼會有生理排斥呢?說不定吃的還挺高興。
成畫在生理反應適應之後產生了好氣:“既然當初抹殺了人魚的痕跡,為什麼要再挖掘出來呢?”
容若說:“因為副館長堅信,這個世上還有存在活的人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怎麼可能!”成畫斷然不信。
容若講:“一切皆有可能的......誰知道呢......你看,副館長以前說天方夜譚,結果呢,被他找到了這本畫冊。這個畫冊非常有可能證明這個人魚的存在。”
成畫皺眉:“可是這畫冊什麼都沒畫,只是看出來是個小孩被吃掉了,也可以解釋是大魚啊。比如食人魚。”
“有個故事。”容若料到成畫會這樣反駁,“申城博物館收到了一個民間故事。是個古籍雜談。從一些坊間的話本說書的裡面流傳下來的。裡面就有個類似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