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行,一路吃著烤肉,唱著歌,就回到了老家,安徽譙縣。曹操回來,也算是衣錦還鄉。雖說無功名傍身。不過,自己19歲已經舉了孝廉,親爹又是位列三公。朝廷的複用,也肯定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回到這樣的“窮鄉僻野”,自己也算十里八村最有前途的“五好青年了”。
根據曹操最初的想法,只要“樹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
所以曹操回到譙縣,第一件事,就是放出話去,說自己曹操願意結交天下有識之士,共輔漢室。可是,想象中鄉里鄉親中的名士的摩肩接踵的來曹操家報名談心的情況根本沒有出現,一連十日,除了宗親的幾個因為禮數來拜訪過曹操,百年世交的夏侯家來過,根本沒有人來打理過曹操。徽北的武士世族的人呢?想象中的名士如潮的情況哪去了?
“仲康!仲康人呢?”曹操吆喝道。
“來了來了,曹大人何事啊?”
“曹個屁大人,路上怎麼說來著?我們現在是無功名傍身,現在就是平頭百姓。大人大人的,小心出去讓人聽了去,在給我們惹了麻煩。”
“行了行了,曹大人,知道了,曹大人了,別廢話了。叫我什麼事?”
混的熟了,再加上曹操自己平時也不在於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也不太在意自家人之間互相怎麼稱呼。
“前幾日不是叫你四處宣告本少爺回來要召集天下英豪,共輔漢室嗎?你是不是偷了懶?”
“哎呦,你這說的,我出去四處宣告謠言……啊不,傳言的頻率和你鑽夫人房的頻率差不多。你偷懶了嗎?”
“行了行了,你既然都宣傳出去了,那為何這10日人就沒有人來?”
“曹大人,你自己想想,你光喊著要匡扶漢室,可是,現在這漢室需要你匡扶嗎?”
“如何不需要?內患頗多,法律不嚴、吏治不清、朝綱不振。”
“曹大人,請您說人話。你說的這幾件事,就你看到了嗎?天下這麼多人看到,甚至於皇帝老兒都看到了,可是有用嗎?你不能口號治國吧,之不是曹大人你自己說的嗎。”
“那對外呢?北有匈奴、烏桓、西有羌。總有人有一番雄心為國建功立業吧?”
“曹大人,你前面說什麼來著?”
“那對外呢?北有……”
“不是這句,是上一句。”
“如果不需要,內患頗多……”
“曹大人,你看你自己都知道,國家的根本問題在於內患。而內患的問題你又處理不了。你自己總說‘攘外必先安內’。內政不勤,拿什麼去征伐四方?”
“壞了,這許褚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聰明瞭?說的我啞口無言……”曹操心裡想著“還是這些問題都太明顯了,連許褚都看在眼裡,而我卻選擇了無視?”
“亂世將到,國家必然需要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