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一旁看的感慨。如果劉協做了皇帝,應該能做成一世明君。
明君一般分成“聽賢納諫”和“黷武安邦”的。可是,歷史上的劉協偏偏是後面那種要自己來拯救世界的皇帝。可是三國時期最不缺的就是想拯救世界的人,哪怕像袁術那種不靠譜的都喊著“安天下”的名號。
再加上劉協日後發動的“衣帶詔”和種種事情,也把曹操和劉協逼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如果沒有衣帶詔,沒有赤壁,歷史裡的東漢會不會真的變成後來那種不可收拾的情況呢。
曹操正自我感慨的時候,就看到從京城那邊出來一條火龍奔著自己就過來了。陳留王也發現了這個情況,他看了曹操,曹操看了看正在狼吞虎嚥的大漢天子和看著自己的陳留王。
“來人,傳令。弩上弦,弓備箭!”
“夏侯惇,夏侯淵。備50騎,找些晚上也射的準的神射手,跟我上前去看個究竟。”
““是!””
“曹洪,曹仁。如果看到我們奔回軍中,前軍曲射一輪,護住我們!待我們迴歸軍中,中軍曲射,前軍強攻勁弩平射賊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
從潁川出來的甲士,騎兵每人都發了50只箭。人少打人多,最好就是能射退敵軍。雖說成本高,可是總好過死人。
“棗只!帶3騎,拿我的令牌,走小路去京城中告之朝廷,皇上和陳留王在我軍中體恤軍情,讓他們安排儀仗前來接駕。再尋典韋、許褚二將。讓他們整軍飽餐後立刻來邙山馳援於我。”
“是!”
“全軍進餐!”
曹操安排完軍務,就讓全軍吃點東西。體力,才是戰鬥中的根本,不管意志力多強大,體力不夠強,根本無法正面力敵。自己帶著夏侯兄弟和找出來軍中的神射手,一邊吃點炒米,一邊上前。曹操帶人等在了自己估計還自己部隊射程之內,就站住了等著前面人來。
等了些會兒,那隊火龍果然是董卓帶著自己的自己的西涼軍前來。
“前方何人!?”夏侯惇上前幾步勒住馬,喝住對方。
董卓一看前面有人上前問話,也沒有急著回答。先等自己的部將華雄站在了身邊,在等前軍陸陸續續的站住了陣腳才讓華雄上前應話。
“此乃左將軍、朝廷少府董仲穎,率軍於此!前方何人?敢當我們去路?”
“此乃朝廷議郎、典軍校尉曹孟德奉天子之名駐守於此!爾等不得再上前造次!”
“我家主公問你們,皇上可在你們營中?”
聽到問話,夏侯惇回頭看看曹操,曹操點頭讓他說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