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陶謙和劉備是被曹操折磨的過不好年,京師之中,也有過不好年的。
那就是太尉馬日磾,司馬王允這些關心社稷的人。當然,也有日子過的開開心心的人。那就是呂布和涼州眾人。
王允一直在找機會殺掉董旻,牛輔和李儒,奪回朝廷官兵的控制權。
呂布在王允的幫助下,現在的職位已經不低了,官拜左將軍。不過,現在控制了京城的涼州軍內部,呂布是一點都沒有涉足到。
在呂布手下統領的朝廷官兵,待遇不如西涼兵好,和朝廷和西涼兵都有著矛盾。
從新年開始,關中就開始下雪。這雪就沒停過,本來就待遇不如西涼軍的朝廷官兵怨言頗多。百姓人家也是房屋盡毀,百姓無處可去。這樣的寒冬之中,只能凍死在外面。
這個新年對於關中的百姓來說,就成了真正的年關。無處可去,無處可躲,無糧可吃。
劉協下了開倉放糧的命令,可是朝廷也沒有多少糧食,朝廷的糧食都留在了洛陽,所以也只是杯水車薪。
等聯軍退去,李,郭二將重新拿回洛陽的時候,發現糧倉已經空了。
其實聯軍也不知道糧草的事情,已經都被曹操和孫堅搬空了。孫堅已經戰死,曹操肯定不會說出來全天下的糧草都在自己的腰包裡這件事。
朝廷手裡沒有糧,百姓家裡沒有糧,官兵倉裡沒有糧。整個關中,就一個人有糧。那就是董旻,董叔穎。
馬日磾,王允,蔡邕,幾個人反覆的來求他開倉放糧,他一直都不肯放。
理由也很簡單,大部分的糧草都是自己哥哥從涼州帶來的。剩下的都是自己從被抄家的官員家裡搶出來的。憑什麼給你們?
“我都不想給你們,憑什麼要聽你們的給這長安的百姓呢?百姓又不是我涼州的百姓。”
這就是董旻的邏輯。
就這樣,在董旻極低的政治能力的加持下,關中的局勢進一步的惡化。本來在涼州諸侯不理政的情況下,大家還算達成了預設的平衡,那就是涼州軍控制皇帝。朝廷百官控制朝廷政事,雖然說雙方都有微詞,不過,這是現在最好的情況。
在災難面前,之前達成的平衡,破裂了。百姓沒有話語權也就算了,可是現在的朝廷的兵將和朝官,對他們都不滿了起來。他們還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險。
春天到了,本以為“瑞雪兆豐年”的春天,結果還是陰雨不斷。還活著的百姓想下地插秧都沒有機會。下不了秧,百姓手裡還有點種子。拿著手裡的種子,他們又在艱難的進行著抉擇。
如果吃了手裡的種子,就是夏天死,不吃就是現在死。
曹操不知道這些事情的細節,他現在手裡有兵,倉裡有糧。就連青州的黑山賊都在自己手裡。在曹操看來,天下的亂世可定了。最多,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還沒等曹操樂呵多久,關中民變了。這些饑民打著黃巾賊的旗號,開始了燒殺搶掠。
朝廷手裡也沒有糧,董旻也不想開倉,命令李傕,郭汜守住洛陽城,徐榮守住函谷關。李儒,牛輔守住長安,就怕這些饑民鬧。
曹操知道這個訊息之後,他慌了,因為他主要的家底,還都是在潁川。那裡還有著能吃數年的糧食呢啊。
最關鍵的是,潁川現在沒有能打的武將。只有一個負責軍屯的棗祏。他也就只好派出夏侯惇,夏侯淵和曹洪,曹仁,帶著自己所有的騎兵,日夜兼程的奔向潁川。